2015年国考“史上最好考”(2)

2015-11-30 08:2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今年国考“史上最好考”

据介绍,今年地市级常识判断中,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将时政与法律、历史等知识相交融。比如有道考题考察了与二战相关的文学知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所以有关二战的知识必然会成为热点,但此次考察的是跨学科的知识,虽然考的是与二战有关的作品,包括文学及一些影视作品,但涉及历史、文学、影视等多方面,所以考生还是要侧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此外,每年国家都会有一些新法修订,而这些新法的变化也成为国考热点,今年也不例外。今年考察的主要体现在2015年10月1日刚刚生效的《食品安全法》,好在难度并不高,基本都是对于法条原文的考察。

申论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

历年国考申论主题都有一个鲜明的规律:与中央政策要求相呼应,深刻反映高度聚焦的社会热点。2016年度国考申论也不例外,主题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

在下午的申论考试结束后,中公教育研究和辅导专家王月直言,此次申论试卷在主题选择上直击当前社会热点,直面国民素质问题。

申论给出的材料信息量大,以《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开篇,通过网友热评引出“中国范儿”,增强了大家对“大国意识”的自豪感,同时引发大家对“国民素质”的关注。同时,材料覆盖古今中外多个信息领域:从郑和下西洋树立中国的海外形象,到现今国民公共文明意识不足污损大国形象,从家长、学校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到媒体的带动和艺术家的榜样力量、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净化全社会的文明环境,材料跨度大,从多角度多领域分析和阐述国民公共文明素质的养成。

此外,此次申论题目引入了《论语》中“不学礼,无以立”,将这句话作为中心议题,也体现了国考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王丽丽介绍,近几年的国考申论主题角度都较新颖、深刻,多为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反思。如2013年是对文化发展的反思;2014年关注心理健康,倡导慢生活,是对生活质量和幸福进行反思;2015年关注科技与人性,是对科技的反思。而2016年不仅关注“国民素养”,而且将“中国范儿”、“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等相联系,同样引发我们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