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的幼教工作经历,让丰台第二幼儿园的杨颖老师深深地意识到: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杨颖看来,幼儿教师不仅要充满爱心地关心着孩子们,而且要不断创新课程和活动,与时俱进地给孩子们提供成长的平台。
亦师亦友赢得孩子喜爱
2001年7月,杨颖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丰台第二幼儿园,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杨颖非常喜欢孩子,喜欢和他们如朋友一般的相处,所以她的班里氛围很好。杨颖与孩子们互相尊重,完全没有距离感,孩子们会偶尔冒冒坏给她起个外号,每当这时她都会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小屁股,然后告诉他们:给别人起外号是没有礼貌的表现,要做有礼貌的孩子。
面对可爱的孩子们,她既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又是妈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同时还是大姐姐和他们快乐玩耍。有一次她出去学习一个星期,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孩子打电话问她:“杨老师,你怎么还不回来,我们都很想你。”有的竟在电话里哭了。她还带过一个小女孩,身体一直都不好,需要特殊的照顾。杨颖在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和班上的教师协商拟定了一份对这个孩子的护理计划,并在生活中悉心照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小女孩的身体比以前有了好转,而且能坚持上幼儿园了。
14年的工作中,杨颖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肯定。她曾被评为丰台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先进个人、丰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创造教育研究先进工作者、丰台区骨干教师、丰台区优秀党员,并连续5年被评为丰台二幼师德标兵,2012年,她更是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
真诚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面对孩子需要一颗炙热的爱心,面对家长则需要一颗宽容豁达的诚心,和家长诚心以待,共同解决幼儿成长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为了能跟家长更好地进行交流,杨颖开设了“QQ群”与家长共同分享育儿的经验;利用微信、校讯通等手段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情况,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开设班级24小时育儿热线,解决家长的棘手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对于个别生病或做手术不能来园的幼儿,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家访,将爱心送到孩子家中。
乔乔是班里出了名的淘气包,他不仅情绪很难平稳下来,还影响别人,且总打伤班上的小朋友。为此其他孩子家长很担心,多次希望能让乔乔转班或退园。在进行家访之后,杨颖了解到原来单亲的他从小是由爸爸抚养的。由于爸爸年龄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每当乔乔犯错时爸爸只会动手或者大骂,造成了乔乔和别人解决问题时只会采用“打”的方式。于是,杨颖和乔乔爸爸进行了认真的谈话,指出了作为父亲管理孩子上的问题。乔乔爸爸听后非常认同,并承诺一定配合。而乔乔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他缺失母爱,缺乏成人和他的正确沟通造成的。因此杨颖每天主动和他亲近,找他聊天,让他感受到真心与真情。渐渐地,乔乔接受了杨颖的关爱,每天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