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变海待常态化 “祸”起低质量留学?(3)

2015-12-07 08:25 工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海归变海待常态化 “祸”起低质量留学?

“以前我们说,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出国留学,现在则不然,很多工薪家庭为了孩子能够出去镀金,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重庆某出国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谈起了这几年留学市场的变化。

那么,“海归”就业难是因为留学人数持续增长所致吗?

重庆云门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许易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收到许多“海归”的简历,但面试之后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很多“海 归”的综合能力完全不及国内高校毕业生。“有些应聘者出国留学几年,居然连基本的英语对话都不行。”许易骏感叹:“混文凭的留学生大有人在。”

除此之外,记者也在调查中发现,“海归”与国内市场的脱节也成为他们就业难的一大成因。“很多‘海归’不了解国内行情,认为拿着国外的文凭就可以找到月薪上万元的工作。所以,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往往无法让他们接受。”在重庆某地产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肖明谈到。

当初被父母倾尽财力送出国,如今归来却面临待业窘境,越来越多的“海归”变成了“海待”赋闲在家,成为了当下啃老新一族。西南大学(微博)教育学部一位不愿意透露 姓名的专家说起这个现象时,痛心疾首地表示:“盲目非理性的留学心态是啃老新一族出现的罪魁祸首。很多家长(微博)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什 么,冲动性地将孩子送出去,使得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束,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毫无帮助。最终回国后,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重庆新东方的李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国外留学生群体中已经有一种趋势,就是毕业之后如果签证时间允许的话,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以此来增加回国就业的竞争力。“在国外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一方面证明你有实力在国外生存,另一方面确实也让你增长了实战经验。”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