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应是教育家
除了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其实郑强所有的视频围绕的都是教育,相对于学者称号,郑强也更愿意称自己为教育家。
“一个好的大学校长不该跟学者划等号,也不该跟全能划等号,更该扮演的角色恰恰是现在很多人忽略的教育家!”郑强直言,现在的一些高校校长只跟学生讲利益得失,不讲真理,这样的学生不会具有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也正因为郑强时刻以教育家自省,将教育、文化、爱国精神等融入演讲当中,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在浙大(微博)期间连续3次当选最受欢迎的老师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书柜的正中间,这块奖牌格外显眼——“要不是我走了,这个奖牌还是我的!”
2012年到贵州大学后,郑强除了继续给学生进行激情的演讲外,还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环境设施和学术学科建设上。“学校以前环境不行,现在到处都是树林,学生可以静下心来读书。而新设的白酒学校和大数据学校也都是契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下设立的,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高考(微博)吃的馒头豆腐乳
说到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环境,郑强忍不住感叹,“我们那个时候读书才是真苦”。
1960年9月出生在化龙桥的郑强,从小就清楚读书是唯一出路,因此对当时的清贫并不在意。“我还记得高考那天,早上5点就起来坐公交,从化龙桥坐到土湾,再到小龙坎八中,到了人都是晕的。上午考完了,就找个地方坐下,吃干馒头和豆腐乳,算是午饭,下午接着考。”
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后,郑强并没有放松,接连考上了成都科技大学的硕士和日本京都大学的博士研究生。“1992年在日本读书时,为了逼自己攻克一个难题,我曾把自己关在地下室整整一周。所以说,没有热爱,没有付出,梦想哪能这么容易就实现?”
1994年,由于身在重庆的父亲病重,郑强放弃了在日本当教授的机会回了国,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留在家乡任教,最终于次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走上了“强哥”之路。
想为重庆高等教育出力
虽然回国后一直在外地教书,但郑强每年还是会抽时间回重庆看看,而每回重庆一次,他就发现重庆变得更美一些。“重庆现在比香港还漂亮,夜景也比杭州好看得多。”
不过,提到家乡,敢说的郑强也少不了说点“难听的”。“重庆这几年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高等教育却始终没能跟上,重庆应该有所在全国前几的高校。”
郑强解释说,重庆现在有很好的小学、中学,但一到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毕业生们都以填报北大(微博)、清华(微博)为傲。“重庆辛辛苦苦培养了这么12年,结果把人才就拱手送给了外地,重庆留下了什么?”
集中精力发展高校教育,是郑强对家乡的寄语,也是他对自己未来的展望。“我很早就有回重庆发展教育的想法,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想法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