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习惯和不可抵挡的诱惑

2015-12-21 13:02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阅读是习惯和不可抵挡的诱惑

于我而言,我的生活,我的命运,我成长中的每一次幸运都是读书带来的。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我从没有思考过阅读的意义——

李岫泉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教学中强调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喜欢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追求生命课堂理念。重视语文基础教学,在古诗文教学、散文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已出版《文言实词精解》《魏晋名士嵇康》等著作。

经常有人问我,阅读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很难用一两句话回答这个问题。于我而言,我的生活,我的命运,我成长中的每一次幸运都是读书带来的。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我从没有思考过阅读的意义。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习惯,是我不可抵挡的一种诱惑,是吃饭睡觉都不能剥夺的一种嗜好。

我读书比较杂

我小时候得到一本书看是很困难的,所以只要能拿到手,抓过来就读,抓紧一切时间读,读完了快还回去,好再借一本来读。那时候读书状态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后来上了大学,几乎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那时候,我几乎以一天一本的速度读书,一个半月时间读完了台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半年时间读完了能搜罗到的100多本诗集;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读完了近200部世界名著!那时候读书没什么功利性,甚至来不及反刍,阅读是唯一的任务。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功利主义的读书态度影响了中国科举制度施行以来的几百年时间,我对动辄用金钱利益来衡量读书的价值很反感。如果用这种短视的态度来对待读书,是根本读不好书的,反倒是对读书的一种亵渎。在读书人看来,读书是雅事。读书读的是雅趣、雅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的最大益处是提高了我们生活品味。

因为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我读书比较杂,报纸、“小人书”、“大字报”、残破不全的小说、有头无尾的名人故事,什么都读。看到所谓杂书,我总是如获至宝。因为读的杂,所以对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深不透,所谓浅学而已。然而当我做了教师之后,杂学却成了我的优势。虽然我知道自己知识很贫乏,但在人们眼里我已经算是相对博学的了。很多学生、家长、同事多次用“知识渊博、学识丰富”来描述我,甚至有一部分教职员戏称我为“教授”,这当是对我当年广泛阅读的肯定。

阅读让我妙语连珠

我从不善言辞到课堂上的谈笑风生、妙语连珠,阅读的功劳可不小。可以说,阅读对我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初两年从事教学时,由于性格原因,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呆板,枯燥。老师讲的乏味,学生听得无趣,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恹恹思睡。我也有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职业。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李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