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读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为钱先生的智慧所倾倒,对钱先生的学者式幽默极为叹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反复阅读《围城》,摘录了其中大量的隽语妙句,我又让人在西单买了几大本相声脚本,我还连续订阅了数年《幽默大师》等杂志,在此基础上,我搜集了能找到的研究幽默与智慧的原理的资料,开始研究被称为“学者文学”的《围城》的语言艺术,撰写了《钱钟书的语言艺术》和《幽默的机制》两篇文章。
文章没有发表,但这种研究对我个人的教学语言却产生了极大影响,我的课堂教学语言已变得诙谐风趣。由于教学语言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了,和学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智慧在读书中提升
从人生的角度讲,阅读最大的益处是增加了我的思辨力。人生的经验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直接的经验,一个是间接的经验。阅读使我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认识。以被很多家长看做“闲书”的小说而言,在我看来,它比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生活更具规律性,更容易让我们看清历史,看清现实;而再系统学习了《形式逻辑》后,我学会了辨析概念,学会了合理判断,学会了推理的步骤,让我懂得了同一律、矛盾律等。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以说,能力是在读书中提高的,智慧是在读书中提升的,思辨力是在读书中培养起来的。
其实,读书的益处实在太多了,不一而足。古人今人对此的深论浅述可以说俯拾皆是,无需我做类文抄。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读书的好处多多却又心生疑虑呢?很简单,因为在课业负担过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早已疲于应付,在切实的功利主义者那里,就不免掰着手指计算轻重得失,短见和浅见就导致很多人反把最基本的最常识性的道理挤迫到了利益的最末端,因而也就有了所谓“闲书”的谬识。我想说,漠视阅读的民族一定是悲哀的民族,不勤奋阅读的人生也必将是黑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