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之痛 如何根治

2015-12-21 13:18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师德之痛 如何根治

■事件回顾

据报道,今年下半年出炉的《师德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师德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收礼和有偿补课现象。

此次报告经历半年时间,对上海全市17个区县1.5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学生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长明确表示送过礼的比例分别为7.8%、6%和9%,表示说不清的比例分别为5.2%、3.1%和3.3%,事实上有超过10%的家庭有过送礼经历。送礼重灾区主要是各地一些知名中小学,对象集中在语数外等主科教师和班主任。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师德持负面评价的比例为10.3%。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7%、11.4%和19.7%,对教师师德的负面评价随着年级增长呈不断升高趋势。学生家长对教师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为7.4%。

■网友评说

送礼“送”不出好学生

“当我看到我儿子的班主任,在教师节收了家长们的红包后,竟然在学校出的校刊上一脸笑容捧着一簇鲜花被评为优秀教师的时候,我真的是醉了!”

“如果你的孩子不争气,送座金山也没有用,不如在家多教导教导孩子。感谢师恩乃人之常情,但应注重方式,不能把正常的感恩蜕变成权钱交易。”

“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以礼待人’,有时候是家长们不送觉得心里不安,这是不是在助长不正之风呢?”

“教师拒绝收礼是自律,更是自爱。教学是个良心活儿,需要交流和互动,如果有物质的东西在里面,良心就会被逐渐吞噬掉。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教师不仅要严把死守职业道德底线,也要做好沟通,增加与学生和家长之间互动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家长也没必要非要给老师送礼,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单靠送礼是送不出好学生的。”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