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之痛 如何根治(2)

2015-12-21 13:18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师德之痛 如何根治

■各方声音

加强监管:维护教师职业荣誉

扬善惩恶:筑牢师德“高压线”

上海市教委:“市教委将以最严规范、最严检查、最严惩戒,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切实在职务评聘中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许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今后要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健全师德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师德惩处,对违反师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将违反师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吴遵民(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收红包、吃回扣,搞有偿补课等,破坏了教育公平,损害了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声誉,也说明当前的师德师风教育、考评制度没有完全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迫切需要健全监管制度,完善防范机制。”

金忠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师德师风建设应与教师权益保障步调一致,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一方面要给教师相应保障,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师职业尊严和幸福感,使教师有条件更好遵守师德准则,履行职业使命。”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关键要健全师德年度评议、问题报告、定期调查、舆情反应制度。”

芮仁杰(上海市特级教师、向明中学校长):“师德问题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除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外,还要从教师选聘、教师入职培训开始,引导教师自省自律,在学校和全社会营造良好师德氛围,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佚名(南京市白下区某小学副校长):“拒收家长红包时常有学生在旁,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候家长的礼物实在退不回去,如何对待孩子会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相关链接

“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