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 机遇与挑战并存(2)

2015-12-23 16:03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教育关键词:民办教育

改革政策: 扩大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

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民办教育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扩大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收费等方面的自主权。

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显而易见,就生源“进口”的“第一关”而言,就使民办学校缺乏与公办学校,尤其是公办高校公平竞争的基础。

扩大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可以避免办学同质化现象。教育大众化阶段,必须克服同质化倾向,办出特色,前提是学校能够自主选拔适合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生源。当然,这也扩大了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赋予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不仅是为民办学校提供一个与公办院校公平竞争的平台,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民办学校如何开辟生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解决民办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问题。

总体来说,自主招生是增强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增强学生和学校间的双向选择,从这方面讲符合改革方向,也是符合国际上考试的改革趋势的,既然方向正确就要坚持去做,不能因噎废食。

今年5月,北京市教委出台《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其中首次将民办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招生单独列出,允许他们在5月24日之前提前完成跨区县招生工作。

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告诉记者,民办中小学提前招生,一方面适应了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家长多样化、差异化的教育需求。“明确民办学校的招生节点,相当于将原来的招生过程一分为二,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分别进行招生,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师达中学校长张国玺认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从性质上来说有所区别。公办学校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民办学校是为社会提供选择性服务。既然是为社会提供选择性服务,就必须有特色。

北京市八中怡海分校校长梁平捷认为,在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比如学费的制定,可以由市场说了算。因此要让民办教育有一席之地,有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给民办教育更多的政策空间。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