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心态
南京是省内“第一考”,不少考生来“练手”
“我们是先来南京感受的。”两位来自苏州的女生告诉记者,南京是省内第一家开考的,所以她们第一站是来南京练手的,“我们是来积累经验的,还是希望回苏州当老师。”记者在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考点现场采访时发现,一些考生都是随身拖着行李箱来考试的。采访中,不少考生都表示,虽然今年招聘人数不少,但是竞争还是非常激烈。记者发现,对多数南京考生而言,留南京被视为“唯一目标”,哪怕去郊县也乐意。“我很喜欢孩子,所以学的师范,理想就是当老师。现在郊区很多学校都是名校办分校,也挺好的。”一位家在南京的考生小王告诉记者,自己是南京人,所以在南京当老师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如果外地同学留南京,觉得生存压力还是挺大的,尤其是男生。据了解,近两年来南京也有不少教师竞争上岗后,又无奈离开教师岗位。“主要是南京房价比较高,生活成本高,所以对是否能坚持教育理想也是一种考验。”
考点花絮
花800元上押题班,一题都没押上
“那些押题班也真是骗人的,我花了800元,一题都没押上。”江苏大学的小朱告诉记者,自己报了个号称押题的突击班,两天时间就收了800元,结果根本没有用。“新老师招聘考试的题目还是很规范的,没有偏怪题,而培训中心给我们搞的题目有点‘过’,连明城墙多长都要精确到具体多少米,有点坑人。”记者在考点现场发现,这边在考试,那边各种新老师面试培训班纷纷出来“拉人”,还有的推出了“面试高分训练掌中宝”等材料,里面从发型到着装到说课,都“指导”得像模像样。“大家不要轻易模仿,这些手段的最终目的还是吸引培训,至于里面有多少正确率真是要打问号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对此,南京市教育局表示,一直以来,南京新老师招聘考试都没有复习大纲、复习资料,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补习班。社会上任何声称针对本次考试的培训活动、培训资料与本次招聘的组织部门和招聘单位无关,请考生要谨慎对待。
这些老师入门题你会做吗?
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位于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因唐代著名诗人( )的诗句而名闻遐迩。(答案:刘禹锡)
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鼎甲”指的是(答案:状元、榜眼、探花)。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 )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答案:青蒿素。)
4、“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中均包括( )。(答案: “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而“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可以看出答案应该是“竹、梅”。)
5、下列戏曲种类中,最早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选项是:A.京剧 ;B.越剧;C.昆曲;D.粤剧。(答案: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