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妹想要指甲油、高跟鞋、滑板车,得到的答复都是“等你长大了给你买”。爸爸上完厕所没纸,让泡泡拿卷纸巾,她杵在门口:“等我长大了给你拿。”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泡妹迷恋创可贴,整天举着创可贴追在众人屁股后头,她指着爸爸被新鞋磨破皮的脚后喊“疤疤,疤疤。”爸爸蹲下来指给她看,长好了。泡妹趁爸爸不留意,一把抠掉疤盖子,得意地指着重新飙血的地方喊:“有,有。疤疤,疤疤。”(画面感太强……)
泡妹还很幽默,善于自嘲。大家一入冬就长膘,午餐每人分了一盒寿司,妈妈告诫泡妹的同时顺便告诫自己:“每人只能吃一盒,谁做不到谁是小狗。”泡妹毫不犹豫:“我是小狗。”莎莎虚弱的意志力随即崩溃:“妈妈也是。”于是再来四盒,打包带走。
看到这样可爱的娃,让众网友看得乐不可支,“妈妈宝宝都很可爱,真是太搞笑了,希望继续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画画记录女儿成长
也是一本珍贵人生笔记
昨天(11日),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这位妈妈。她名叫朱莎莎,1981年出生,在杭州的一家媒体做美编,泡妹是她的女儿,又叫泡芙妹,即将过4岁生日。泡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走在路上,泡妹常常被误认为是《爸爸去哪儿》里面的“姐姐”。
朱莎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她已经很多年不画画了,最初给女儿画画始于无心之举,寥寥数笔,为女儿画了写实的肖像图。后来回想自己问爸爸妈妈,“我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爸妈都不记得了。怕自己以后也忘记,于是她就开始拿起画笔,开始为自己也为女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最初只是写实画肖像,后来逐渐与泡妹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图配文的方式记录。
朱莎莎的画都是在下班之后画的,文字写好后,一幅插画只需要20多分钟就可以画好,她画画的频率几乎每天一篇,最初是发到自己微信上,后来朋友们很喜爱,进行了各种转载。朱莎莎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不记录下来就会忘记,自从开始为女儿画画,从心理上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另外,作品被大家喜爱,自己也无比开心。
由于职业的特殊要求,朱莎莎每天上班时间很早,回家很晚,有段时间部门人手紧缺,她要从白天上班到晚上。早上,泡妹去上幼儿园时,自己还未醒来,晚上回家,泡妹已睡着了,连续两天俩人见不到面是常有的事,也只有周末的时候能带她玩。朱莎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最初泡妹不习惯,但小孩的适应能力太强了,她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节奏。但是自己无法兼顾到两边,为了不错过女儿的成长,很多好玩的事都是问了婆婆后,记录下来。
朱莎莎表示,从开始画画至今,集腋成裘,没想到已经画了140多幅了,目前已有出版社联系自己出书的事。“用这种方式记录女儿成长,于我而言,也是最为可贵的人生笔记。”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