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家资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2)

2016-01-18 08:53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职国家资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

“都毕业了,还没真正做出过一条鱼”

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中央财政以2000元标准按比例拨付免学费补助金,并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按照不同比例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的政策。调查发现,在全国范围内,24.3%的市、县没有落实免学费配套资金,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10.5%,而中、西部地区没有完全落实免学费配套资金的市、县比例分别为36.7%和25.7%。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职业学校里,学校连负担厨师专业学生买教学食材的费用都十分紧张,还得靠学生家长自行购买食材提供给厨师班的老师进行演练教学,有时一个班只有一条鱼,所有学生只能围着一口锅看老师操作,然后在脑子里进行自行演练。“都毕业了,还没真正做出过一条鱼。”高国清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同学和他说。

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不足,似乎成了中职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头疼的问题。调查报告中提到,政府拨付的2000元/年的免学费补助标准主要用于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转,包括水电气、维修、劳务、差旅等,很难再有经费用于学校专业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县级职业学校。

经费紧张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学校通过压缩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来维持学校运转,很多职业学校虽还有“职业”之名,但已没有了“职业”之实。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课程几乎全是文化课,学校很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专业课,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办起了高考补习班、升学班。

此外,由于经费缺失,学校也缺少或者没有供专业课使用的教学实验工具,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学校在教学机床、汽修等专业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设备与一线流水作业上的生产设备大相径庭。高国清说:“有的学校教学使用的机械都是现在从拖拉机厂淘来的二手货,学生只有看老师操作的份儿,自己根本没得练。”

学校办学资金分配不均,也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大问题。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国家示范校的生均投入费用约为未评上等级学校的3~4倍,有的学校连基本的学校建设经费都无法争取到,导致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只能安排学生寄宿在学校附近的民房中。

民办学校的招生成本平均为600~2500元

调研结果显示,为了争抢生源,多数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的现象,包括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欺骗学生与学生家长;部分县为了保证本镇的职教中心继续开办,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强行为学生注册中职学籍;每个中职教师承包招生任务,为输送学生的中心和老师支付“奖励”,“购买”学生。据粗略统计,每招一个学生,公办学校出差、宣传和给初中的奖励,平均成本为200~1000元,民办学校的平均成本为600~2500元,几乎相当于半年或一年的学费。

高国清介绍说,每年一到中职的招生季,学校的全体教师都会“倾巢而出”,奔赴到各地区的初中学校抢生源。“每个老师都有指标,每个人必须招齐指标人数,一所中职学校每年花在招生上的钱,大概是一年学校所有费用总支出的10%~20%,学校又通过别的渠道把这笔钱给顶上,或者就直接当作这笔钱不存在”。

此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集中,跨省、市、县招生也十分明显,导致地域间中职教育水平不断拉大,重庆市的一所职业中学正是如此。由于教学质量好,专业程度高,吸引了来自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大批学生跨地区就读。该校目前的学生总数已逾万人,每月采取集中上课,累计假期的方式,留出一周的时间让这些同学回家,每到回家周,学校里都要停着40多辆大巴车来回拉两趟,将学生送到车站。

编制外教师最低一个月工资仅800元

目前,我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教师比例为19.1%,略低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低于20%”的标准,但这其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不对口,专任专业课的教师中,有实践经验的比例为16.2%,比例偏低,有实践经验的兼职专业课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14.1%。去过4个省份、11个县镇、40多所中职学校的高国清说:“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为专业课教师的缺乏而叫苦。”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也是一大问题。据了解,编制外的教师最低一个月工资仅800元,教师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缺乏教学热情,对工作抱以消极态度。在河北、四川等地,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期末考试的时候往往出两份卷子,两份卷子的难易程度相差甚远。

高国清介绍说,第一份卷子往往出得非常难,以应付上级对教师水平的考核和检查,结果就是难倒一片学生,大家全部挂科,第二份卷子为补考卷,出的题就十分容易,随便一考,学生基本都能考过。“中职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都采取随意应付的状态,为了体现自己的水平拿学生当炮灰,如何能指望他们教导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呢?”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作者: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