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大学生南极放飞无人机(4)

2016-01-21 20:11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90后女大学生南极放飞无人机

长城站生活

极昼睡觉靠“人造” 受邀帮忙去“科考”

“早晨我们不是被太阳晒醒的,就是被风声吵醒的。”这是刚到长城站第一个星期张媛媛最直观的感受。位于南极圈边缘的长城站现在正处于夏季,没有真正意义的黑夜,午夜12点,自然光仍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这让张媛媛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在站里老队员的经验传授下,她给自己设定了休息时间——从23点到第二天7点,“不过也很难完全遵守,比如这几天长城站天气很好,得抓紧完成航拍任务,休息时间就被打乱了。”她说。饮食方面,长城站有专门的食堂,每天三餐,正常情况下是两荤两素,“肉很多,蔬菜的话因为这两天‘雪龙’号刚刚补给过,也比较充足。再过一段时间蔬菜和水果就是紧俏货了。”

游子离家还思乡,张媛媛坦言自己也想家,但是不想让父母太担心,所以报喜不报忧,“爸爸妈妈特别想我,前几天发微信他们都是哭着发的,看照片觉得我瘦了。”她说。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上还有包括智利在内不少国家的科考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张媛媛已经和国外的科考队员成了朋友,“我们会沟通飞机的作业时间,也会聊一聊彼此国家的风土人情。”她说自己有一次还认识了智利空军的主管,对方还邀请她在完成无人机作业后“帮他们把智利站区也飞了”。

目标:

读博继续研究极地 梦想走遍两极

从1月6日进站,张媛媛将在长城站一直待到3月10日长城站度夏科考结束。她利用无人机完成的航拍遥感观测,结果可应用于提取这一地区企鹅数目、苔原面积,进而精确估算岛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研究全球变暖对极地的影响有重要价值。虽然身在南极,但张媛媛和国内学校、老师的沟通从未中断,“无论是国内的白天还是深夜,程晓老师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一直鼓励着我顺利完成任务。”她说。

回到国内后张媛媛将参加一次重要考试,她已经申请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一旦通过,今年下半年就将升入博士学习阶段,“我想延续我的极地研究梦想。”她说,这三个月的长城站科考经历是她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但未来她还梦想着去中国更多的极地科考站,比如位于南极大陆的中山站、北极的黄河站,“每个站区都有非常重要的科考价值,我想走遍两极。”她笑道。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