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东部爱技术西部爱餐饮

2016-01-26 09:20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大学生创业:东部爱技术西部爱餐饮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近日陆续公布了各自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多数高校都直接公布了各自学校2015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情况。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了如下结论:东西部高校创业比例较高且行业略有差异,教育、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是大学生的主要创业领域,多数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日趋成熟。

部分高校创业人数增长一倍

报告显示,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影响,不少高校创业者的人数和比例都在增加。例如,北京大学2015年毕业生中,创业人数较2014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比例最高,占37.04%;其次为教育类企业,占22.22%。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领域中,92%的创业企业(工作室)与文化产业相关,并且集中于北京。

浙江大学还有了创业“预备役”。在浙大2015毕业生中,共有83人选择创业,其中本科生46人,硕士生25人,博士生12人。其中,已成立公司并向院系申报了单位名称的有30人,正在创业筹备中的有53人。

复旦大学的报告显示,2015年毕业生中直接创业的人数为29人。上海交通大学报告也提到,直接创业毕业人数达到28人,产生了27家创业企业。除了信息科技与文化传媒两个领域,咨询服务、生物医药、材料技术、建筑设计等领域也是复旦和交大学子集中创业的领域。

“这一年确实感觉到学生的创业活力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尝试创业的热情很高。”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称,一是因为受全社会创业浪潮的氛围感召,二是受俞敏洪、李彦宏等校友的感召,校友创业活动1898咖啡等组织也创造了很多机会。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各专业的学生互相弥补,组成了很多团队。

北京林业大学创业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徐博函介绍,2014年9月北林成为北京地区首批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至今有33家学生公司,17家为毕业生创办的。报告中北林是以是否取得营业执照来界定学生创业的,如果加上准备创业还未注册公司的创业,比例会更高。

不过,在今年约750万毕业生中,毕业后立即选择创业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占各高校的比例也多在1%上下,学生创办的多为小微企业。

创业带动就业

从毕业生创业数量上看,东部和西部的高校都有较高比例的学生“一毕业就创业”。比如,浙江大学2015年毕业的10880名毕业生中,有83名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中本科生46人,硕士生25人,博士生12人。这83名创业者中,已成立公司并向院系申报了单位名称的达30人,正在创业筹备中的有53人。

位于西部的四川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高。在该校2015届16049名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毕业生合计179人。其中本科136人,占75.98%,硕士42人,23.46%,博士1人,0.56%。暂未就业的人群中有2.1%的人准备创业,为10人。

与川大同属巴蜀之地的重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人数达到达19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1%。这些创业公司涉及行业多样,其中比例较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31.41%)、教育(18.32%)、住宿和餐饮业(10.99%)等。

与综合性大学创业的领域多元化不同,专业院校毕业生创业则凸显出较强的专业性和产业化,也更容易成功。比如,电子科技大学2015届毕业生中,有21名学生创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24%,主要集中在智能系统、手机APP、互联网研发与服务等领域,且都已注册成立公司。该校报告显示,毕业生中成功的创业者比例较2014年有所上升,为14.44%。

中部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则较低。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中,自主创业比例占0.25%,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中,自主创业人数19人,占0.26%。创业比例较高的湖南大学,8145名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为48人,占比0.59%。

从创业的行业类型上看,东西部高校毕业生在教育、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都有重合。但东部高校毕业生在生物技术、机器设备、咨询服务等领域更有侧重,西部高校毕业生在零售业、餐饮业等领域更为突出。

不少高校报告显示,创业带动就业成果显著。例如复旦大学,近3年来每届毕业生中都有30人左右毕业后直接自主创业,在校创业的学生(毕业生除外)每年也有20余人左右,带动相关就业。

艺术类院校更是如此。中央戏剧学院的报告显示,该校自主创业人数由2013年的1人猛增至2015年的69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创业成本引导着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创业潮中。

在学生创业的目的地,多位高校的招就处老师反映,学生创业多为学校生源地或家乡所在地,尤其是在北上广深高校,学生多选择当地创业,回家乡创业多数和家里的资源有关,尤其在办公场地、政策落实方面等更易解决。

陈永利说,很少有情况是,仅仅因为听说深圳的政策好,就跑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创业,学生还是愿意在熟悉的地方创业,还是比较成熟和理性的。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作者:陈璐 王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