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试题考问“二次教育”

2016-01-27 08:52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二孩”试题考问“二次教育”

“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再给你添一个弟弟或妹妹,来跟你商量,你会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尽量把你的意见说明白,把理由说具体。”近日,广州市天河区小学一道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在朋友圈刷屏了。这道被誉为“最与时俱进”的4分语文实践题,得到了众多孩子的“神回复”。

“神回复”不代表没道理

最赞答案是哪个

此题一出,让一些家长在笑声之余捏了把汗:独生子女的教育真的有问题吗?也有不少家长表示,考这道题也蛮好的,考试时认真对待,还真想看看孩子的心声到底是什么!

有网友总结了小学生回复的类型。一是有条件型,比如:要生个好看的;二是犹豫型,比如:你们年纪大了,谨慎为妙;三是坚决反对,比如:别再生了!剖腹产后果难以想象。还有:不生了吧!花费大,万一没人带呢?要对生命负责!

语文教师最赞的答案,是孩子说要“对生命负责”。南京游府西街小学语文名师干露表示,孩子们的答案虽然不同,但都是有道理的。孩子们对“二宝”的到来,更多的是感到危机,有的觉得自己在家的地位受到影响,有的觉得要靠自己保护自己,有的担心父母花在自己身上的精力和财力会受影响……这些担心,要靠父母的沟通才能给孩子安全感。

干露说,要多沟通,给大宝安全感。她所教的四(6)班有四个孩子家里有“二宝”,孩子们的性格、性别不同,但走过的心路历程却惊人的相似:从妈妈怀孕的期待,到弟妹哭闹父母精力不济的不适应,再到现在能成为家里的帮手,真正面对时,他们全都很快适应了。他们做过的最让人感动的事情是:小弟弟小妹妹拉臭臭了,帮着拿痰盂、倒水,成为妈妈的“小助理”。所以,别认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里的大事要商量;也别认为你的孩子承受力差,在遇到事情时他们也是棒棒的!

素质教育结合应试教育

试题承载功能多

现实生活中,采取各种方法反对父母生二孩的孩子并非个例,有的逼父母写下不生“二孩”的保证书,还有的甚至以“离家出走”、“不参加考试”等激进方式,阻止弟弟妹妹的出生。

一年前,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孩,但是13岁的女儿雯雯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长期以来,独生子女习惯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他人分享。父母和祖辈过度的溺爱,难免令孩子容易自私。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容忍弟弟或妹妹,懂得与别人分享,长大后才会宽容他人,更好与人相处。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能及时纠正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适当给予批评,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心理耐受力和包容心,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也让子女今后更坚强、有担当、愿意付出。

教育专家表示,广州的这道小学生试题,题目的成功之处不但在于它能很好地考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因为它的开放性和接地气,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还可以帮助孩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和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同步,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接轨”。可以说,这样的题目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题。实际上就是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了巧妙地结合,在帮助孩子们掌握课本所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很重要,很多人觉得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同时教会他们在生活上独立自主的能力。但现实也告诉我们,在升学压力依然存在,“起跑线思维”仍旧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孩子们实际上很难有太多接触社会以及学习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

而通过这道“二孩”试题,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借此完成对孩子们的“二次教育”。比如有孩子在答题时表示,由于自己太调皮,让父母很操心,如果生了一个更加调皮的孩子,父母就会忙不过来。这背后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自我反省,那么作为老师和家长,就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多些对老师与父母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一道语文试题能够承载这么多功能,当然算是一种很大的成功。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王捷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