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答案挺好
教育也要接地气
为这道试题叫好,好就好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家教发挥了有益补充和功能强化的辅助性作用。
一直以来,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考试出题,中小学的教育基本是程式化的,按部就班,没有多少新颖的地方。而这道“二孩”试题却超出了教材范畴,与生活非常贴近,特别接地气,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人人都可以作答,既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又引导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提高孩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同时,还较准确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成功地与孩子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这道题也提醒家长,要重视“小大人”。言为心声,这是观察孩子心灵的一扇窗户,孩子在考题上答什么,就表明了孩子的态度,而老师和家长通过研究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成长、对家庭和谐都非常有益。如果没有这次特别的考题,兴许有的家长还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的感情受伤,或者出现意外。因此,这也算是学校为家长提了一个醒,不可小视。
不可否认,当下的教育方式、手段还有不少老套的地方,相当一定程度还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阶段,把教育与社会现实剥离,教育与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形成了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两条平行线,很多地方无法相交,学生对社会生活了解不太多,与社会或多或少存在脱节的现象,个别同学甚至看起来有点“迂腐”,遇到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坏人坏事,不能独立应对,往往吃大亏。
“二孩”试题把学生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学生不靠死记硬背,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了学生怎么做人。这种做法不错。希望此题能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实乃孩子之幸,也是教育之幸。
延伸阅读
你不懂我成长的烦恼
北京第一七一中学初一(14)班 董心诣
无意中浏览到一篇文章,标题大约是:为何大多数孩子不愿意接受二孩?紧接着,一些“自私”、“不懂得分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词语敲击着我的心弦。
其实,这一直是我成长中的一个烦恼。
记得有一次,妈妈半严肃半开玩笑地问我:“用不用爸爸妈妈再给你生个小弟弟小妹妹啊?”第一次听见这种问题,急得我脸色苍白地抗议道:“不不不!不要!要生也给我生个姐姐出来吧!”随之眼泪就掉下来。理由很简单:你买两本书,要分他一本吧?你吃比萨,要分他一块吧?这根本就不公平!因为我不想当姐姐。
妈妈见我哭得如此伤心,便哭笑不得地安慰我,说这只是个玩笑。但这个玩笑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从此以后,我对二孩的态度,是坚持反对的!
这件事又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添了两个小烦恼。烦恼一:父母总是用“要生也给我生姐姐”这句“名言”故意欺负我,还逢人就提及,经常是弄得我颜面扫地,狼狈不堪!烦恼二:每当我贪玩不听话时,爸爸妈妈就用这件事“唬”我:“再不学习的话你就当姐姐了哦!”我居然当真了,立刻放下手中的各种玩意儿,一边说着“我错了!”一边奔回房间学习。关键是这种方法竟然还对我屡试不爽。
再后来,我离开了幼儿园和小学,步入初中的大门。我的心智也比之前更成熟、懂事了。我开始反问自己:你真的自私吗?你真的幼稚吗?为什么要视一个亲人如同敌人一样?我想起了很多:当家里发生了一些措手不及的事情时,妈妈和姨妈,也就是她的亲姐姐,一起解决困难,度过了艰难的时期,这一切,都是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