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说,针对群众关心的“公办园”与“民办园”收费差距大的问题,北京将探索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并召开听证会,适当上调公办园的收费标准。同时,将加大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投入,缩小学费差距。
朱敏提出,一些民办幼儿园承接了政府采购项目,已经成为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但运营压力很大,很难长期良性运转。因此,她提交了《关于出台北京市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办法的建议》,希望规范普惠性幼儿园管理与收费标准。
难点三:幼儿园“学位缺口”怎么办?
近年来,根据《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北京缓解了部分地区的入园难题。目前正在根据第二期“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增学位。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在有关调研中发现,北京市近年来实现了总体入园率的提高,但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入园压力依旧巨大。
这份调研的主笔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于清臣认为,在入园紧张的地区,不能简单地“新建”,应该采取“以租代建”方式加速建设,还可以考虑把原来的计生机构变成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学前教育中心。 李建丽建议,幼儿园可以创新办园模式,建立全日制、半日制、小时制等多种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入园率。“如3岁幼儿采用半日制、中大班采用全日制、大班小幼衔接采用小时制等。这样灵活机制,可以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我在一线做了33年学前教育,从未感觉到现在这种压力、责任感。”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园长申玉荣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改进课程,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应对“二孩放开”带来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