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做客千龙网把脉北京教育(3)

2016-01-29 13:53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集团化办学需要统一标准

刘飞:用统一标准去提升集团所属校质量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介绍,2014、2015年,北京在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方面有很多举措。其中“集团化”办学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芳草集团化办学正在稳步推进中。他说,集团化办学首先是建立规范,把芳草的质量标准建立好,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在高位均衡发展;要以优质促发展,在育人、课堂、课业、师资队伍方面保证优质;强调集约,集团化很重要的一个优势是要共享,除了硬件的共享,还包括理念的共享、师资的共享、资源的共享;要以信息化作支撑,另外要强调特色。”

刘飞说,为了保证各个集团所属校都高位均衡发展,需用统一标准提升质量,最终要落到教育教学上,将立德树人、带班育人作为重中之重去落实,打造有特色的芳草课程。“如知情课堂,让我们的老师认识到,每一节课都是带班育人课、思维发展课、语言发展课。通过这样的理念,让孩子在每个40分钟都得到发展。有了教育教学的优质,再谈集团化的时候才有根基。”

 王欢:资源整合让老百姓最大程度享受优质教育

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在教育综合改革后,“集团化办学”是发展方向之一。她说,东城区包括三种形式,叫做“盟、贯、带”。“盟”,就是深度联盟的学校;“贯”,就是九年一贯制;“带”,就是优质资源带。东城区通过资源整合,让老百姓最大程度享受优质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史家小学从刚开始集团战略勾勒到机制运营,包括教育、教学和标准出台,聚集集团内校区优质项目,形成史家集团的核心力量。大家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老师们积极、昂扬为教育工作而努力的精神状态,孩子们从课堂、从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更多收获。”

北京"新课改"改了什么

陈维嘉:“选课走班”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

“选课走班”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面对中高考本身的变化和学生在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北京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说,“走班选课”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式之一。“无论从师资还是学校硬件设施来看,存在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比如老师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过去学生不用选老师,选课走班之后,学生要选择教师的课,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有毅:兴趣往往在玩儿当中实现

“现在课堂正在发生变化,这个课堂由原来的课堂,发展为虚拟的课堂,还有社会大课堂,真正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能力。”谈到新课改如何平衡学与玩,北京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认为,兴趣往往是在玩儿当中实现的。“学生在学校里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增长智慧。我们为有兴趣特长的孩子开设了一些大学的先修课程,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更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课程。”

王欢:给予孩子成长无限可能

“我们的课程观,是希望通过课程设置,让孩子的成长拥有更大的空间,给孩子的发展无限可能。”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学校将6节课的课堂形式归纳为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传统的课堂,排排坐,孩子要安安静静的去听,听别人怎么说;第二种方式是小组式,通过沟通给孩子更多的信息获得;第三种方式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里开发课程。一个班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更多地去实践和探究;第四种方式是无边界的课程,完全打开教室和学校的边界,让孩子走进社会。

“史家小学一直关注孩子在社会化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多角度、历史性、综合性、整体性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王欢表示,培养孩子在社会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方面,愿意为孩子做更多尝试。(耿娟 整理)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