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学历“论资排辈”,付小龙恐怕是公司里最年轻的人。曾与他联合开发“恋爱笔记”的同学,毕业后进驻公司正式“就业”;令他萌生产品灵感的同年级女友,现在成了他的学姐。
离开学校这两年,付小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恋爱笔记”更名为“恋爱记”,用户涨到500万。目前他们正操心着第三轮融资。团队也从最初“白手起家”的5个在校生扩大到30多人,办公地点搬了3次。
2013年夏天,付小龙因创建“恋爱笔记”而崭露头角。同年年底,结束大三的生活没多久,他就正式休学了。有时候,人们还是习惯叫他“大学生”,但从离开学校的那天起,付小龙就把自己只看成一个创业者。
“进大学一定要创业,一定要创出点名堂”
按部就班地找工作、为求职“挤破头”,这样的场景从来没有在付小龙的计划里出现过。对于创业,他“蓄谋已久”。
上高中时的某天,付小龙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一期节目: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姚欣抓住了学校里看不了球赛直播的“痛点”,自己在宿舍里搞起PPTV(一种网络电视)顺利打开了市场。
“互联网”“创业”“大学生”……几个关键词让付小龙瞬间热血沸腾。就为这个,付小龙报考了姚欣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进了大学,付小龙一直没闲着,他总想“折腾”点事情。这个在生活中低调内敛的工科男,在线上却一直“狂刷存在感”。恋爱笔记是他的第三个产品,也是他谈恋爱谈出的灵感。
在华中科技这个占地7000余亩的“森林大学”里,从东到西少说也得走一个小时。长期以来,不少校园情侣都调侃自己经历了“异地恋”。和女友不住在一个校区的付小龙也为此饱受困扰,天天“煲电话粥”并不现实,时间久了难免会有隔阂。
一次闲聊,谈及异地恋的苦恼,许多同学颇有共鸣,开发一款情侣沟通恋爱心情的App的想法也破土而出。付小龙开始“广泛撒网”,扎进同龄人的圈子中搜集数据、磨合想法。
2013年1月6日,“恋爱笔记”正式上线。这是一个专注“秀恩爱”的私人空间:情侣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通过语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随时随地记录、生成专属的甜蜜记忆。
当年8月,奇虎360公司推出首届大学生应用开发大赛,20岁的付小龙带领团队“自掏腰包”赴京参赛,从4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80万元的“第一桶金”。
从最初想法成形到现在,按照每天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付小龙为这个产品投入的时间已经累计超过1万个小时了。付小龙说,当初一进大学,他就告诉自己要在学校里做点事情,只是当时具体的方向还不清晰。他只是知道,“进大学一定要创业,一定要创出一点名堂来”。
“毕业证可以等,但创业不能等”
2014年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休学创业”开始成为一个新潮词语,被多数人熟知、接受,甚至“点赞”。
付小龙面临抉择时,同行者还只是凤毛麟角。
2013年7月1日,晚饭后,辅导员赶到付小龙寝室,一进门就是一连串问句:“你期末考试为什么没考?专业实习为什么不去?是不是不想毕业了?”
就在那天晚上,付小龙作出了一个可能影响一生的决定:休学创业!
在校园里,付小龙给人的印象,通常是上课经常不见人影,考试勉勉强强。但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学渣”却不钟爱游戏和睡觉,他的时间都用在启明学院的工作室里。
付小龙回忆,2013年正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阶段,很多用户的需求都没有很好地解决。“2014年毕业和2016年毕业都差不多,但2013年创业和2015年创业,如果是做同一个项目可能是天壤之别。毕业证可以等,但创业不能等!”
付小龙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天办下的休学手续。在有些褪色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长长的战线,两三个月里,写申请、辅导员签字、学院签字、学校签字……在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按下暂停键的时候,付小龙感觉松了一口气,学校的事可以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