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休学,他就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恋爱记”上,开始全力冲刺。习惯了上课不见付小龙人影的同班同学,直到他公司成立的新闻出来,才纷纷反应过来:原来付小龙休学了!
休学并非“任性”。付小龙形容这是“到了这一步、没有办法两边兼顾的决定”。因为所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自己的产品关系不大,两头抓精力不够用。“创业和学业这两件事没法比,只能说休学对比创业来说机会成本比较小”。
2014年2月27日,在“恋爱记”上线一周年不久,付小龙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我们是一家公司,而不是学生团队。我们是在创业,而不是做个项目锻炼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我们的工作,而不是业余时间的兼职。我是CEO,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同年盛夏,在本该属于他的毕业典礼上,付小龙穿上了学士服跟着“蹭”了几天毕业季,他难得地给自己放了个假。狂欢一结束,同学们各奔东西,他又一头扎进公司。
创业是一个团队的冒险
休学创业,如今成了付小龙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标签。
在休学一年后,付小龙第一次站出来分享自己的思考。他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晚辈们”提了三点“忠告”:一、不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二、大学生创业一定要“远离”学校;三、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大学生创业团队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团队成员全是在校大学生,这样固然可以节省开支,但是在校大学生有两个大问题:第一是工作时间不可控,无法全身心投入;第二是缺乏实战经验,单位效率比专业人员低,这两个问题综合起来后就会导致公司的发展速度降低至少三四成……”
付小龙说,在离开学校的日子,他的速度更快了。以往做情人节活动,在学校里,因为人员时间难统一,内功也还没“修炼”到位,往往要把“战线”拉长到两三个月;现在公司再面临同样的问题,只需要几天就能解决。
一些和付小龙他们发展相近甚至势头更好的校园创业团队,渐渐被“甩出一条街”了。一年后,回头再看,付小龙发现这些团队基本都还保持着“原来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付小龙和他的团队都在成长。成立公司伊始,包揽全部工作的是学校里的原班人马,而现在这些人已经陆续毕业,全职进入公司加速打造“恋爱记”;招聘中,付小龙也对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才更加青睐。
在付小龙看来,创业更多是“一个团队的冒险”,尤其后期,主要靠自己的“横冲直撞”。2014年年底那笔千万元的投资,就是付小龙自己联系的世纪佳缘。幸运的是,从介绍项目到签订下来只用了两三个月。“准备已经很完备了,磨合期整体比较短”。
付小龙现在的节奏是“朝九晚九”,一周“7天24小时待命”,还要三天两头在北京和武汉两地间来回跑。他的团队也和其他单位“反其道而行之”,别人过节的日子他们反而最忙。最受期待的圣诞节和情人节,他们在线上加班加点地制造浪漫。
回顾休学这两年,付小龙很感谢这段经历,是这股“外力”逼迫他专注当下:在校时总是把自己看成学生。“真正休学了,就必须把创业这件事做出眉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