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都问了些啥?(4)

2016-02-02 15:3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国考面试都问了些啥?

案例4、给广场舞开“药方”

面试题:城镇跳广场舞的人很多,他们多是老年人,声音开得很大,周围居民有意见,发生了争执,你怎么看?

【考查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考查考生是否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能否理解题目的本质

【参考解析】

广场舞不仅是社区居民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其参与社交、联系感情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客观上来说,广场舞确实也造成噪音扰民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因此产生激烈的冲突。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健身地点的匮乏,为了寻找环境较好的开阔地点跳舞,许多老人选择了社区花园等离居民楼较近的地方;第二,有关部门没有对广场舞的地点、规模、音量等做出规定或限制,对扰民行为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第三,不同居民对于生活的需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难免产生摩擦,且缺乏互相之间的体谅和理解。

其实这样的矛盾也不是无法化解,这需要我们共同做出努力。

首先,文化部门作为指导单位,要加强对广场舞类型、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做好引导,如限制时间段、场地、音乐分贝等;体育部门要将广场舞作为群众健身性体育项目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大力加以扶持;城建部门则要在新建社区、住宅集中区留有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资源,为广场舞提供场地;园林部门要搞好绿化和场地建设,搭建好舞台,创造美好环境。

其次,各广场、社区、小区等广场舞队,无论阵容大小,领队或负责人需到当地社区居委会备案、编号,服从社区管理,并遵守相关规定。

再次,可以以街道、社区、镇村文化站为主管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广场舞活动管理,待条件成熟时,也对广场舞站点进行登记规范等工作。

最后,作为不同身份的居民也应该互相理解和包容,在遇到问题时沟通解决,或寻求帮助,树立起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总之,对跳广场舞进行规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人们将心比心,互相尊重,最终一定可以实现老有所乐,居有所安。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代丽丽 J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