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热议
成都留学生家长独生子女出国留学,心理落差大
三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凌虐同胞获重刑的消息传回国内后,不少家长都表示判得有点重。来自成都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15岁的孩子去年到美国旧金山留学,目前正在当地读9年纪。对于这起案子,李女士感慨很深。她表示,留学生在国内时是乖孩子、好孩子,到了国外却发生大反转,和个人和社会都有关系。
她说,对于个人来说,孩子在国内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全家围着转,去了国外之后,照顾的人少了,自身心理会发生很大逆转;其次,社会的差异也导致了孩子的变化。比如,在国内,孩子们吸烟、打群架、喝酒,我们或许会用“他还是一个孩子”这样的态度对待,最终会原谅,但美国却是重罪。
最后,她说,在国内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过去不少是用“民不告,官不究”这样的态度去处理的,情面上说通了,也就不去追究了,但在美国是走不通的。她说,这件事充分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传统文化,对待个人尊严方面的差异。
机构支招中国思维和处事模式摆不平事
对于这一事件,赵敬东表示,中美两国法律有很大区别,留学机构应该反思,我们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在美国法律的普及究竟够不够。
他说,美国对待校园暴力很严,打架一般没有什么记过,都是直接开除。这些我们一些家长不知道,低龄小留学生更不知道。赴美留学,应该先充分了解法律法规。
对于该事件引发的“案中案”——家长“摆平”反被抓,青缇教育创办人及首席顾问高乐林则表示,很可惜此案的家长送孩子到美国留学,孩子没有学到和体验到美国最重视的人权,家长也没有先去进一步了解当地法律规范,还是用在中国的思维和处事模式来行动,让原本不该发生的行贿事件发生,使得自己深陷泥淖。她说,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不是帮孩子付了昂贵的学费然后一切交给学校就没了责任,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也要花时间去关心去了解去沟通,甚至家长也要随时更新资讯,以掌握孩子的状态。
律师态度
校园暴力犯罪中国处罚太轻
清华(微博)大学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副教授陈实认为,相对而言,在校园暴力虐待案件中,美国对施害者的惩罚要重得多。这与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有关。美国法律比较重视个人的安全、人身自由、隐私等个人价值方面的东西要多些,关注的层面也要比中国的要细致的多。
陈实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持枪照威胁教授事件”。陈实说,很多专家曾分析过,这个留学生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开玩笑,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可能什么处罚都没有,但是在美国,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两个国家法律的差别。制度保护的重点不一样。
近年来中国校园犯罪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在陈实看来,中国在对待校园暴力犯罪方面的处罚,确实太轻了。这跟中国的法律制定有一定的关系。在《刑法》上,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此属于未成年,在量刑上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其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也因未满18周岁,在量刑时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对校园暴力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