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体育生态圈:努力是不会说谎的(3)

2016-03-01 19:59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留学生的体育生态圈:努力是不会说谎的

令应瑜光没想到的是,她的身材确实受到很多外国学生的认可,“常有人跑来问我怎么健身,甚至有人隔了几个月来夸我‘上赛季进了一个漂亮的球’。”

同样是校队成员,应瑜光却不是“被选中”的,这个在国内就自己组建足球队的浙江姑娘,能成为加拿大萨省大学女足校队成员,完全是因为毛遂自荐。

“职业球员”曾经是应瑜光酝酿过却被父母掐断的梦,为了吸引专业教练的注意,她选择到北京上大学,并在学校创建了一支女足队伍,“没有指导老师、只参加过一次北京高校联赛,成绩不好便没有然后了。”那时,她常去清华“蹭比赛”,到了加拿大后,找校队蹭球踢的应瑜光却意外被接纳,“结果第一堂课就差点儿练吐了”。

一小时100个俯卧撑、拿着25磅重的杠铃片弓步走,几堂课下来,身形娇小的应瑜光竟有了令自己担忧却让别人羡慕的肌肉,“太壮了不好看啊”,亚洲人的审美包袱偶尔会让她对训练产生犹豫,教练却总在这时给大家鼓劲说:“你们的男朋友会很为你们骄傲的”。

令应瑜光没想到的是,她的身材确实受到很多外国学生的认可,“常有人跑来问我怎么健身,甚至有人隔了几个月来夸我‘上赛季进了一个漂亮的球’。”渐渐地,主动搭话聊天的陌生人多了,邀请她打冰壶、滑雪或健身的朋友也多了,有时,教授也会参与其中,“快40岁的人,不戴护具,踢起球来还特别猛,还是坐镇中后场的清道夫角色,完全不害怕”。

关于身材的影响力,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李韬之也颇有感触,“国外很多学生从小就有运动习惯,身体普遍壮硕,谈恋爱都占优势。”加上学校对体育的推崇随处可见,“尤其是打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一级联赛的队员,除了可能享受全额奖学金外,还能享受别人崇拜的目光,比如进酒吧大家都要排队,运动员刷脸就能进去,因为他们常出现在电视上”。

这让很多中国留学生也跃跃欲试,李韬之笑称,自己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工科很强的高校,不乏“一说编程眼睛就冒光的DOTA(网络游戏名称——记者注)男”,但几个学期下来后,“进健身房的转换率能达到50%”。

此外,运动除了帮助留学生建立生理上的信心外,也能排解心理上的压力。刚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研期间,李韬之有过一段语言适应的阶段,“比如小组讨论,他们说得很快,你听不懂就没反应,大家就以为你很笨。可每天和他们打一两个小时篮球,熟了以后,他们便了解你的症结在于语言,甚至会主动帮你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