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1.环境的巨大变化
幼儿离开亲人进入幼儿园,环境上的巨大落差,使其焦躁不安。
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中有较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这对自由惯了的幼儿有一定的冲击性。在家中,有些幼儿因为家长的迁就溺爱,养成的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在幼儿园固定化的生活制度下得不到纾解,便会引起幼儿心理、行为上的反抗。
成人与幼儿的关系
在家中,宝宝每天看见的都是至亲,而刚进入幼儿园见到的老师和小伙伴们都是陌生面孔,宝宝难免会感到不安全。入园之前,往往是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使他已经习惯了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但是进入幼儿园后,按照师生比例,一位老师需要负责1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独宠有着天壤之别。此外,为了得到和在家中一样多的关注度,幼儿们不可避免地会去竞争,抢占喜欢的玩具、争夺老师的喜爱等等。
陌生的活动环境
离开家里熟悉的环境,外面的一切都会让宝宝感觉陌生和新鲜。从课桌板凳到午睡的小床等等都陌生的,这在引起宝宝好奇和新鲜的用时,还会使他们感到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玩玩具都是坐在铺着泡沫垫的地上,而在园里则必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耍,这就会引起幼儿的不适应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要求的提高
进入幼儿园,宝宝就脱离了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要学着自己吃饭、睡觉、穿衣脱衣、上厕所、玩耍等等,这对缺乏独立和自理能力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巨大挑战。
2.家庭的因素
幼儿进入幼儿园适应快慢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那些平时溺爱娇宠、一切包办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宝宝在进入幼儿园后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有部分孩子甚至因为环境上的巨大差异和改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不适应。相反,那些注意幼儿独立性培养、鼓励宝宝去探索陌生环境和结交小伙伴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宝宝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出现情绪问题的情况比较少。
3.自身个性与经验
实验研究证明,宝宝自身的个性和分离经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那些相对而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比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融入和适应新环境。
多数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们需要多花心思,多点耐心去对待,孩子需要你的陪伴一起度过这个阶段。家长的处理方式得当,孩子会更加健康成长。
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
当你准备和孩子分开时,清楚让孩子知道你会回到他身边
孩子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不确定你是否回来,不确定你什么时候回来,此时的他内心缺乏安全感。清楚地告诉他,你在什么时候会回来,或者是告诉他,过一会就会来找他。
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你希望孩子从离不开你过渡到你不在他身边他仍可以自在的玩耍,这一定需要一个过程的。你需要慢慢让孩子适应这个过程。比如一开始你可以在一旁看着孩子玩,之后可以离开1、2分钟就回到他身边,同时有其他人可以陪着他,增加与他的互动,之后你可以逐渐拉长离开他视线的时间。
当孩子基本适应之后,应更为果断
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基本可以适应有别人陪伴的时候,如果你有事需要走开,这时候要果断一些了,孩子可能还是会哭闹,但这时候不能因为他一哭闹就妥协了。否则可能会重新建立起孩子强烈的依赖感。孩子需要慢慢去接受这个过程的。
需要其他照顾者的配合
当孩子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估计你很难走得开。当孩子因为你的离开而开始不高兴的时候,其他的照顾者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逗他玩。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吸引的。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情绪时,需要适当安抚
当孩子因为你的离开而哭闹时,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安抚,这种安抚能够让孩子感觉安心一些,降低这种焦虑的情绪,再用其他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而骂孩子或者惩罚孩子,这样不仅不能缓解情况,反而会让孩子内心的不安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