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日记一篇”“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近日,不少教育论坛都在转载一份1934年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其中对小学生成长应该做到的事情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份大纲并不是杜撰的,主创就是陶行知的学生、淮安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汪达之。
这份82年前的教育大纲,在很多教育专家看来甚至有些可笑。如果完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其实也是很可笑的。比如说,每天要吃开水五大碗的规定,比如说要定时大便的规定。那么,为何如此一个有点可笑的教育大纲,却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情牵?
其实,大家在意的不是这些规定,而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关注,他们希望眼下的教育也能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有秩序的作息习惯。看看眼下的孩子,有多少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玩电脑的,玩到天昏地暗;玩手机的,玩到跌入窨井;玩游戏的,玩到打打杀杀。在饮食上更是混乱不堪,想吃的不管是不是健康都要吃,想喝的不管是不是有危害也要喝。没有课程的时候,睡觉睡到“太阳晒糊了屁股”。更不用说,那些为了玩游戏而发生违法乱纪行为的。当秩序凌乱的时候,当生活凌乱的时候,危害的就是一代人了。
82年前的教育大纲固然有很多可笑的地方,却也有很多至今都值得尊重的地方。那个时候的教育大纲是细化的,细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当时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生活是关注的。那个时候的教育大纲特别重视孩子健康。比如说一天要喝五大碗开水,一天要至少大便一次,虽然规定有点滑稽,却掩盖不住教育对孩子健康的关心和关注。而眼下,对孩子的关心,少了的是对健康的关注,多了的是对成绩的关注。以至于,我们有了“世界上最沉重的书包”,以至于为了成绩教师不惜殴打学生,以至于我们的孩子的体质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一张老掉牙的教育大纲,一个有点可笑的教育大纲,一个泛黄的教育大纲,为何让很多家长都情牵,都议论,都瞩目?这不是因为这张教育大纲有多科学,有多实用;而在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最该关注孩子的什么问题。这样看来,82年前的教育大纲还是值得现代教育反思的。我们需要更加智慧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更加健康的孩子,我们不能让对分数的期待,压垮了孩子的身体。
这就是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习惯,关注孩子的未来。当我们的教育大纲也能关注这些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其实,一张82年前的教育大纲的走红背后,是家长对于教育改革与前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