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爱传递爱 初一女生十年坚守志愿服务

2016-03-11 13:20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让孩子懂得爱传递爱

目前就读于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一年级的刘姝君,曾被评为“北京少年·孝心榜样”。她不仅是个有孝心、爱心的孩子,而且还是一个老资历的公益服务志愿者。不到3岁,她就开始跟着妈妈姜艺琳为白血病、先心病儿童捐款,探望孤儿院里的孤儿,关心空巢老人,为山区留守儿童捐书、捐体育用具等物品。

上初中后,刘姝君继续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在班级中传播正能量,关爱班里需要帮助的同学,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有了新的愿望,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小伙伴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今年,刘姝君在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参加了社区提案大赛,她的《欢歌笑语暖空巢》获得了政府资金支持,受到社区老人的喜爱和欢迎。刘姝君希望将这种爱持续下去,带动更多的小伙伴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十年的坚守,姜艺琳见证了女儿的付出、收获和成长,她特地撰文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

鼓励女儿大胆做

爱有很多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是一种爱;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锻炼成为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爱。作为母亲,我愿意把这两种爱都传递给女儿,并希望她在长大后能成为我所期待的那样。十年来的坚守,女儿在家孝敬长辈,在学校、社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快乐。回望这段历程,我认为对女儿的教育特别注重享受爱、学会爱、传递爱。

作为女儿的第一任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女儿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大家庭中,很注重对长辈的孝顺,女儿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也学会了关心人。有一次家庭聚餐,我们都给太姥姥、太姥爷夹菜、剔鱼刺,女儿也模仿起来。由于年龄小,剔鱼刺弄掉了不少鱼肉,当她把弄干净鱼刺的鱼肉放到太姥姥、太姥爷碗里时,自己开心得直拍手,而我们没有因为她浪费掉一些鱼肉而横加指责。

在培养女儿的习惯和能力上,我比较主张放手让孩子去做,给予引导,教会她方法,让她在锻炼中成长。女儿第一次包饺子时刚学会走路,弄得肉馅里外都是,面粉撒了一身一脸,我们没有斥责“小花猫”,而是鼓励她并教她包饺子的技巧。一来二去,女儿不仅学会了包彩色饺子,还学会了包馄饨、做意大利面、西红柿炒鸡蛋。

奉献爱收获成长

女儿渐渐长大,她一如既往地孝敬家中的老人,而从老人那里得到的表扬和肯定,也促使她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对于女儿的想法,我大力给予支持,因为我一直坚信,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让女儿参与公益活动,她的视野会更加开阔。这个过程中,女儿有过很多付出,当然也有很多收获,期间的喜悦与坚毅是她一生的财富。

2015年,女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朝阳学校,她不忘荣誉带给她的使命感,在班主任华老师的引领和支持下,带领全班同学慰问老人、关爱残障人士。而她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同学,带给班级正能量。同学小玉(化名)家中没有电脑无法上网,很多信息沟通及网络作业无法完成。女儿知道后,热心邀小玉到家里来完成,发现小玉不会使用办公软件,便手把手教她。小玉是个乖巧的小姑娘,但胆子小,每次来家里学习,女儿要先到小玉家附近的地铁口接她,完成功课后再送小玉回家。在小玉因家庭情况失落时,女儿鼓励小玉坚强,增强她的自信心。

看到女儿在公益服务中成长、成熟,我很欣慰,鼓励并支持她参与到更多的公益服务中去,让爱发光,将爱传递。

□文/姜艺琳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