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在车上整理买来的过期商品。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现今,职业打假人已经成为消费维权的主力军。近日,记者跟随两名职业打假人,亲历他们前往超市打假的一天。在这一天中,两人从早忙到下午,在两家超市发现过期商品,经与超市协商共获赔1500元。
这对打假的搭档告诉记者,他们曾身为超市员工,干打假这行不敢说有什么高尚的想法,纯粹为了谋生。
在一些大型超市负责人的眼中,打假人故意作假进而索赔的行为让他们十分挠头。在相关法规出台后,职业打假人的数量更是出现猛增势头。
亲历打假
进门
与超市员工已成“熟人”
3月11日凌晨6点,老张从床上坐起,他望了望还在熟睡的媳妇和孩子,随后穿好衣服离开卧室。他的家在通州农村,住的是平房。清晨气温较低,他刚走出家门就打了个寒战,随后钻进一辆捷达车向高碑店开去。
“今天和老李商量早点进五环,我河北牌照的车没法开,昨天和朋友借了车。”老张说。
6点30分左右,老李站在高碑店一栋楼房旁边,踩灭抽掉一半的香烟,打开捷达车门。“去丰台欧尚吧,先去逛一逛,再问问昨天买的过期巧克力怎么处理。”老李说完,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
捷达一路西行,7点10分左右到达丰台区欧尚超市科兴路店。两人先在附近吃了早点,8点左右,超市刚开门,他们已把车停进停车场。当时,超市已有不少顾客涌入,老张和老李刚到超市门口,3名超市工作人员的目光就落在了他们身上。
“这家店经常来,有的员工都认识我俩,他们也不会阻拦我们。”说话间,老张和老李从3名工作人员身旁走进超市,超市员工并未跟随,也未见用对讲机汇报。
“他们也习惯了。”老李说。
经验
食品快过期常放在外侧
进了超市,老张和老李分散开,老张去熟食区溜达,老李则前往收银台附近货架。
“这样找到过期商品的几率更大。”老李说,每天到了超市,他和老李都分开前往有标注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商品的区域,仔细查看哪些商品过期了。“有时也会查看哪些商品标注添加了违规成分等问题,但现在商家都很注意这些细节,不怎么能找到问题,主要还是看食品是否过期。”
老张在熟食区拿起一袋包装好的腊肠,盯着商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看,嘴里小声念道,“去年11月生产,保质期半年,还没到期”。随后,他把腊肠放回冷藏柜,继续翻看其他商品。“一般理货员会把快过期的食品放在外侧货架,但有时候他们会疏忽,这个没准,所以,我们都会挨个查看。”
与此同时,老李在收银台边上的一排货柜上挨个查看商品,他并不着急,右手拿着一条口香糖仔细查看标签,左手顺势从货柜拿起另一条,每条口香糖仔细看三五秒才放回货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