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高校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的陆续公布,眼下已经进入自主招生报名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规定,从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这也意味着,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不影响高考的前提下,同时通过报考自主招生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自主招生不影响正常高考录取,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额外福利’,考生应该争取。”高考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建议。
■家长关注·一问一答
家长提问1: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名参加自主招生?
答:建议那些具备创新品能品质或有学科专长的学生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定位较清晰,重点考察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选拔的考生将来要在某个学科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如果一个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很好,模拟考试名次也位居省前列,但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科特长,就没有必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自主招生不是选拔学习一流的学生,而是选拔具备突出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学生。
家长提问2:报考时是以院校优先还是以专业优先?
答:因人而异,应结合自己的定位和愿望选择。但因为自主招生的定位是选拔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所以建议考生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专业优先。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考生,例如获得诸多国家级奖项和奥赛奖项的,可以选择院校优先。
考生做选择时要将自身最大的学科优势和创新能力与学校招生专业紧密结合,选择更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学校和专业。只有对专业感兴趣、有特长,才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不同学校或不同专业的招考条件中可能会对考生提出不同要求,比如两所学校都要求考生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得奖,但考核点不同。考生在报考前要做一个发展规划,想好自己的特长和选择的专业是否有长久的发展。
家长提问3:同时报考几所高校合适?
答:向多所高校申请报名并通过高校审核的考生,在考试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参加多所高校的考核。但报考院校绝不是多多益善。建议考生根据各校招生简章要求报考1至3所院校即可。一所“冲一冲”,一所“稳一稳”,一所“保一保”。
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目标精准、定位清晰的考生更容易通过资格审核。各院校的自主招生通常都由初审、复审、考试等环节构成,只有初审通过了才能参加后续的环节。有的学校会限制考生报考院校的数量,比如限制考生只能同时报考2所院校的自主招生。如果考生前期没有认真研读学校的招生简章,准备的证书和材料与院校的要求匹配度不高,就会导致初审时被淘汰,浪费一次宝贵的报考机会。而准备材料等一般也需要一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考生盲目报考,也会因为准备材料等耽误高考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