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偷懒”的班主任

2016-04-11 11:09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当一个“偷懒”的班主任

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一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他的信任。”

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当受到信任时,学生会觉得他的身后有包括老师在内的许多人的支持,他有不负众望之心,就不容易被重负压倒。

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学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希望老师委以重任”。

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干部的机会,这是教师对班级每个学生的信任,是一个全方位的授权。

让学生尝试主持班会、家长会,让学生管理好班级的某项工作(如班费、图书、运动器材等),让学生商讨如何解决班级疑难问题等等。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发现,很多能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却不能干,原因就在于父母不放手,舍不得让孩子干。类比到教育,班主任“太能干”,不敢放手,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能干的班主任培养了一群无能的学生。

当一个“偷懒”的班主任,如何?要“偷懒”,说白了,就是班主任要学会做“甩手掌柜”,大胆授权,凡事让学生多担当一些。

当然,老师授权让学生“多担当”,并不等于老师对班级管理撒手不管。老师授权后,还要“授中有扶”、“有扶有放”、“且扶且放”,直至学生干出成效为止。

在学科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上课,让学生创新解题,甚至让学生命题,做一个“悠闲”的科任教师,如何?

我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每天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墙报上,都会有一道“征解题”,在起始年级时,这些征解题”多半是让学生单独先提供给我,我挑选后登入墙报,写上提供学生的姓名,供题者自豪而兴奋,解题者兴趣而踊跃。到了第二学年,我索性让学生轮流当“主编”,供题者可向“主编”供题,“主编”挑选后刊登“征解题”,让每个学生都感受一下“主编”的工作。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就更应该大胆授权。一是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组织好活动;二是学生中“藏龙卧虎”,一般都能找到“活动领袖”和积极分子。老师啊,在活动中不妨佯装自己是“弱智”者,乐颠乐颠地参加到活动中去吧。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