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你好,你长得真好看!接下来配合老师进行一个情景表演吧!”中嘉一边说着,一边搂过身边的女孩,在她的背上和腰间反复揉搓着,“以后多和我玩儿好不好?”女孩面露难色,从中嘉的怀中挣脱出来。
中嘉收起嬉笑的面孔,询问女孩:“刚才老师这样触碰你的身体,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女孩答:“觉得不舒服。”中嘉点点头,转向更多的听众:“刚才这种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就是对我们身体的侵害,属于‘性侵害’。”
这名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正在作为预备讲师进行“儿童防性侵教育”的第一次试讲;她的听众,是正在用打分表给她评分的“女童保护”资深讲师。
即便是专家也得先试讲考核
“首先,我们不建议讲师用‘你长得真好看’或者‘你的成绩真不错’等方式跟孩子说话,这样不妥当。我们在外貌和成绩上是一视同仁的,你可以说‘你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 中嘉的试讲已经结束,“女童保护”教研部负责人权敬正在指出她的问题。
“还有,我注意到你刚才多次用‘怪叔叔’来指代侵害者,我们也建议,不要使用指向性如此明确的代称,因为侵犯儿童的不一定是叔叔,也有可能是阿姨、爷爷、哥哥等,我们不希望让孩子们误解坏人是有固定的年龄和性别的。”资深讲师丁霞补充道,“还有,受到侵害后不是不能更换衣物,而是不能清洗衣物。”
中嘉为了这次试讲准备了三天,但仍然有各种小问题出现,所幸瑕不掩瑜,她成功通过了考核,接下来她将作为助理讲师协助讲师上课,积累足够的临场经验后方可独立授课。
除了性别必须为女之外,“女童保护”对预备讲师不设任何门槛;与此相对的是严格的试讲考核机制。
“60多岁的老教师、卫计委的专家,都得先试讲再上岗,因为知识点太多、细节太多,少一个都会给孩子传达错误的信息。比如说演示什么是友好的触碰、什么是不友好的触碰,前后的对比必须明显、有夸张性,才能显出区别,不然孩子无法感受到。这不是读过教案就能做到的。”丁霞说。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女童保护”向社会发布了《儿童防性侵小学版教案》。女童保护合作发展部负责人梁超介绍,她们会要求预备讲师自己先熟悉教案,并通过线上培训了解教案中隐含的知识点和细节,北京的预备讲师将在线下试讲,外地的预备讲师则需要自行录制试讲视频或在微信群里语音试讲,审核通过后,才能登台授课。
“现在儿童防性侵很火了,很多机构都在做,有些机构就直接拿着教案去给孩子讲课,根本没有培训和试讲的环节。”梁超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地方,你可能就去讲一次课,如果讲得不到位,孩子误解了怎么办?”
隐私部位是一个相对概念
那么,儿童防性侵教案里,究竟隐藏着哪些绝对不能错的知识点和细节呢?
“我们身体的部位,有些总是露在外面给别人看的;有些则是隐私部位,不给人看,也不给人摸。现在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说一说你认为的隐私部位是哪些?”
女孩走上台,在幻灯片放出的图片中,指出了背心裤衩覆盖的部分及腰部、足部。
“隐私部位的相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人们可能普遍认为胸部和阴部才是隐私部位,但其实隐私部位的定义是非常主观的。内衣遮盖的部位是绝对隐私部位,在此基础上,个人认为不可以给其他人碰的,比如腰、大腿等就是相对隐私部位。”权敬介绍道,“通过提出隐私部位的相对性,我们也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要尊重别人的意愿,你觉得不是隐私部位,对方可能认为是。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也不要去触碰他人的隐私部位、不要侵犯别人。”
讲明隐私部位的概念,接下来介绍性侵害的概念就很顺畅了:不必要却有意地触碰隐私部位,就是性侵害。
“中嘉刚才演示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简单的握手、拍肩就足够表示友善和亲切,用力去抚摸、揉搓孩子的肩膀、腰部等,就是不必要却有意的触碰了。我们不允许讲师真的去触碰孩子的隐私部位,但通过把揉搓肩背夸张化,也能起到说明的效果。”权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