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丰台区将实施“融合”教师培训

2016-04-18 14:11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十三五”丰台区将实施“融合”教师培训

近日,现代教育报记者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获悉,《丰台区十三五时期“融合”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方案》即将发布。“十三五”期间,该区将通过调整教师培训学分分配,摆脱“教师参加培训为拿学分”的困局;实施“融合”培训,不断丰富教师可选研训活动“菜单”,发力供给侧改革,激发教师内在需求,实现教师由“被培训”变“乐培训”。

“我们常会发现,在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现场,有一部分老师‘身在培训心在外’,有玩手机的,有看闲书的,还有打瞌睡的,为什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支梅院长分析指出:首先说,这课不是这部分老师喜欢的课;那他为什么来上课呢?就为拿学分!“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通过‘融合’培训,重构教师培训体系,让老师不再为拿学分而参加培训。”

学分好拿了不是要“放水”

说起“5年36学分”,老师们都很熟悉。依据规定,老师在5年内必须完成36个学分的培训,完不成就不能获得结业证书。“十二五”期间,丰台区的老师们要顺利结业,需至少完成26个市区级培训的学分。“‘十三五’期间不一样了,除5个学分必须参加市级培训外,20个学分会被分配给‘校本研训’和‘集群研训’,区级研训只剩11个学分。”

“校本研训”和“集群研训”这20个学分怎么落实呢?据丰台分院石群雄副院长介绍,将由学校和其所在集群教师发展中心协商确定。学校校本研训开展得好,学校就多拿;集群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开展得好,集群就多占。“不再规定得死死的,给学校和集群自主权,让他们依据各自实际来完成培训。”

学分的“大头儿”留给学校和集群,老师们拿学分容易了,现代教育报记者表示出另一个担忧:那会不会出现“放水”的情况呢?丰台分院支梅院长表示,学分由学校和集群申请,确认的权力还在丰台区“十三五”教师培训领导小组,老师培训最终“得分”,会依据细则,进行严格审核、评定。

“这个‘容易了’得从两方面来理解。”石群雄副院长表示,“一方面,我们重新分配学分的本意,让老师们不用再为学分而被迫参加培训了。”20个学分给了学校和集群,老师们就近便能获得。需要从分院这儿拿的,只剩11个学分。他举例说:“参加分院半天研训就能得0.4分,一学期参加3次就是1.2分,5年10个学期就是12分,还超1分。”并且,如果分院的研训活动由某学校老师主讲完成,这位老师可能直接能拿到0.8分,甚至高质量授课直接给1分。“老师要拿学分还是事儿吗?”

另一方面,不再为学分纠结时,老师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选培训课上,以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当他们依据内在需求走进培训课堂的时候,上课成了一种享受,“参加培训成了必需品,而学分成了附属品,你说这学分拿起来,感觉容易不容易?”

菜单式研训要丰富有品位

当老师们想要补充营养的时候,他们得“有饭可吃”,但如何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丰台分院为了烹制出老师们喜爱的“大餐”,大力推进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实现培训内容、形式和资源的“融合”。

实现培训内容的“融合”,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研训模式。培训的内容将做到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从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转变;从关注教材教法分析向服务区域学校和教师发展转变;从以研究“教”为中心向以研究“学”为中心转变;从基于经验的听课评课向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教学改进转变;从注重统一性教学指导向注重个性化服务转变;从传统的集中研训模式向开放的、信息化的研训模式转变……实现菜单式研训,建立形成各种“基于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的新型研训模式。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