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点子激活传统产业
对于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客而言,创新是推动他们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而在传统行业,也有诸多新点子,促使创业者找到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
中专毕业后,北京平谷的王金花并不满足于安稳上班的状态。“挣得不多,很想能自己做点事业,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谈起创业初衷,王金花有些无奈。但她很快便找到了突破方向。王金花家三代养蜂,父祖辈劳作很辛苦,生产出来的优质原生态蜂蜜却常常没有销路。经过了解后,她发现邻近的蜂农也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扰。“很多农副产品都能进超市卖出好价钱,为什么我们的蜂蜜不可以?我们也要打造出自己的蜂蜜品牌!”王金花下定决心。
平谷有22万亩桃树林、1万亩杏树林和漫山遍野的荆条花,为养蜂产蜜创造了天然的条件。2010年,在当地一些蜂农的支持下,王金花成立了海鲸花养蜂专业合作社,打算整合平谷的蜂蜜资源,统一产销。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已经吸纳了100多户蜂农,蜂箱1万余群,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在销售模式上,“海鲸花”蜂蜜也打破了周边零散贩卖的局面,在超市开设出专柜。“我们还开辟了电子商城,依托‘互联网+’平台,将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面对目前收获的成就,王金花十分欣慰。据了解,海鲸花合作社还与北京百花蜂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达成了产销合作关系。
在挖掘蜂蜜产业之外,王金花在带动就业方面也做出了探索。“我们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蜂箱、蜂具和种群,作技术培训,他们养蜂打蜜,合作社再去收购,整个流程基本不需要他们进行任何投资。”据王金花介绍,她已经连续3年扶持40余户残疾人家庭,今年这一数字将扩大至90户,而每户每年将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
此外,海鲸花养蜂专业合作社还与北京实验学校附属中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海鲸花蜜蜂养殖科普示范基地每周都会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课题,系统教授养蜂技术,比如如何利用废弃蜂巢制作花香手工皂等蜂蜡产品,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农业技术。
多种方式解决融资难题
对于创业者而言,资金常常关系到创业的成败。
“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爆发,我们希望能创新一些商业模式,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更方便地走进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现场。”李明伟的创业理想,正如他曾在朋友圈中所概括:“无现场不文艺,无‘西十’不现场。”
作为一家聚焦现场文化领域的票务交易平台,西十区网的特点在于,卖家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买家可以选票也可以求购,成功将一二级票务市场打通。
“很多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的门票,流进了包括‘黄牛’在内的二级市场,这种购买方式对用户没有保障性,”创始人李明伟介绍说,“而我们会对卖家进行管控、认证、约束,并设立了保障金赔付制度。”
在可持续性前景的吸引下,西十区网已完成了4次融资。“融资有很多种途径。2个天使投资都跟我有多年的交道,建立了稳固的信任。2014年获得的风险投资,则是很看好这个产业模式和运营团队的。”据李明伟透露,西十区网2015年的交易额已达到1.7个亿,相比2014年的6400万,涨了将近2倍,而且还将继续保持3倍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
“我一直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采访中,张赛以他人生重要节点的选择为例,来说明自己渴望突破的个性:放弃直升、放弃保送、放弃直博,最终由清华大学走向哥伦比亚大学,并在香港上市公司震雄集团做到了高管行列。然而,面对稳定的高薪,张赛再一次选择了突破,辞职回到家乡成立济南翼菲自动化有限公司,践行创业梦。
“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但我们觉得属于机器人的时代已经来临。”张赛回忆说,他们将目标定向并联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当时,国际上一个有关并联机器人的专利垄断刚刚到期,市场出现了短暂空白,正是这个机会,他们才得以突围而出。
“公司的启动资金都是我们几个创始人自己掏的。我从前东家离职时候,还赔了几万元的违约金,后来又把积蓄投入到创业项目里,以致于我没有钱买房和结婚。”也正是这个原因,张赛总是略带歉意地称太太是“免费”嫁给自己的。
“好在后来,我们争取到济南市‘5150’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扶持,得到了225万元的扶持资金。正是靠着这些钱,公司活过了前两年,我们做出了产品并实现销售。”现如今,张赛和他的合伙人从一开始的3个人连带机器都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逐渐将翼菲自动化发展到初具规模,并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认可。
目前,翼菲自动化已成功引进了两轮投资,共计2400万元。据张赛透露,2015年公司营业额已达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