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德阳患儿被“克隆”李小璐被骗捐
3月26日,一个名为@希望盼望宝贝康复的微博账号求助,称自己孩子生重病。随后,演员李小璐转发其微博并为其捐款,谁知道这个微博账号竟然是个“李鬼”,盗用真正的患儿妈妈苗女士的微博内容来行骗。此事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引发全国网友关注。
4月8日,福建莆田市公安局、荔城公安分局在莆田市西天尾镇抓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郭某,从中查获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300余起,其中演员李小璐被诈捐一案也告破。据莆田警方消息,郭某从2011年开始进行网络诈骗活动,5年间骗了300多人。
有|法|可|依
新慈善法:允许个人求助 骗捐将被追责
今年两会期间,慈善法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将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慈善捐赠”章节有条款: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解读:草案并没有禁止个人求助。本人、家庭成员、近亲属遇到了困难,向社会募集钱物解燃眉之急,草案对此并不禁止。法律没有禁止个人求助行为。
另一方面,慈善法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
而就在今年1月,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犯诈骗罪判决被告人杨彩兰有期徒刑三年,处罚金8000元,没收作案工具白色三星牌手机一台。杨彩兰曾在微博中谎称父亲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去世,博取网友同情,获网友“打赏”96576.44元。
这与《新慈善法》的相关规定相符——今后,骗捐将被追责。
第一评
纷扰之中更需要守望相助
两天40余万爱心捐款,让黄陶的生命多了一份坚实的保障,也再次展现了网络爱心的神奇力量。此前在慈善法的修订过程中,考虑到网络募捐的规范性,对于到底要不要给网络个人募捐留下余地,曾引发不小的争议。但最终通过的慈善法草案还是给个人的网上求助行为留下了口子。如若是为了救助本人或者近亲属在网络上发布求助信息,应该认定为个人求助行为,法律不禁止。黄陶获得的救助,在很大程度上正体现了这一立法考量的必要性。
在高效健康的慈善生态中,求助人自身对于“慈善”的态度同样重要。黄陶的“别捐了”,其实是对公众慈善热情的一种最好的呵护,是以“善”的方式来回应网友的爱心与善举。当然,在黄陶的案例中,我们不只是看到一个爱心奇迹。涌动的爱心与善款背后,依然存在着不那么“善”的一面。
对于个人而言,则有必要认识到,作为现实世界的一种延伸,网络世界同样并非一个绝对干净的天堂。所以在表达爱心时,多一个心眼和甄别意识,在当下确有必要。但也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因为存在着偶发性的欺诈,就彻底对于世道人心失去信心,就对他人的苦难有冷漠以对的理由。
既不回避“恶”的存在,也不因“恶”丧失对于“善”的坚守,如此才是真正的公民之为。而愈是在纷扰之中,愈需要对爱心与善的坚守,愈需要一份守望相助的赤子之心。至少在以黄陶为代表的诸多案例中,绝大多数人在这方面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也正是对于“恶”最好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