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工科男休学到非洲当建筑工 9个月只休4天(2)

2016-04-19 09:12 荆楚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90后工科男休学到非洲当建筑工 9个月只休4天

最初也害怕想退却

住四壁透风的铁皮棚子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当地时间2015年5月5日下午,刘明和其他工友终于抵达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他们工作的地方,是距罗安达700公里的一个小镇。他们从机场坐上皮卡车,经过14个小时的奔波才来到工地。

这一刻,疲惫不堪的他,真的后悔了,“满眼望去,是一条条破败的街巷,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子,一 股股黑臭的水流。街道到处都是垃圾,处处充满异味。当地妇女头顶着面包盆四处叫卖。”刘明说,尤其是在街上看到一些满嘴葡萄牙语、骂骂咧咧的高个子黑皮肤 男人,他就感到很害怕。住的地方,也非常简陋,“国内建筑工地都有活动板房住,那里的住宿条件比活动板房差多了,就是用钢管和铁皮瓦搭盖的,四壁透风。”

图为:刘明所在公司帮当地居民挖排水沟

刘明的话得到了他的工友李能强的证实。昨晚,记者通过越洋电话,联系上还在安哥拉打工的李能 强,一个30多岁的新洲小伙。他说,工地上都是8到12人住一间宿舍,床是上下铺。由于宿舍地势较低,有几次下大雨,宿舍被水淹了,下铺都浸泡在水中,他 和刘明就抱着被子,在本来是用于置放物资的上铺坐了一晚。“初到工地,我想打退堂鼓,但没法逃啊。再怎么不适应,也得既来之,则安之。”刘明告诉记者,每 年5月,罗安达雨季刚过,气候很是清爽,蓝天白云,看到那些异域风情,心情也会愉悦起来。慢慢地,他便习惯了。

9个月里只休息4天

安管道开卡车啥活都干

刚开始,刘明和普通农民工一样,每天拿着铁锹在太阳底下挖土方,穿的鞋子鞋底特别薄,工地上的砂石硌得脚很不舒服,总是干得大汗淋漓,感觉特别累。再后来,他用所学的知识,学会测量放线、安装管道。也会跑银行取工程款、采购、在电脑上整理建筑资料、开卡车……

每天工作时间是上午6:30—11:30,下午1:30—6:00。工地上的生活很有规律,但 也特别枯燥。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网络、电视,有时候连手机都没有信号。晚上,刘明就学习英语、葡萄牙语,或者玩玩手机游戏,“有时候特别闷得慌,就围 着工地转几圈,看看星星。想家的时候,就爬上当地的瞭望塔看看。”

工友李能强介绍,公司负责建设当地居民的安置房,工期特别赶,没有双休日。刘明在那里的9个月,大家只休息了4天:元旦1天,中秋节1天,圣诞节2天。在他看来,“刘明虽然是大学生,但没有架子,肯向只有初中文化的工友们请教技术,还特别能吃苦。”

住的工棚后面,有一大片天然的果树林,种着芒果、香蕉、菠萝,刘明和工友在中午休息时,就经常睡在树下,吃着水果,也别有一番风味。工地上有进口的大米可以做饭,蔬菜可以自己种,饮食上他们还比较适应。

当地比较贫困,治安差,时有华人遭抢劫。工地上有持枪保安,相对安全,刘明和工友一般都呆在工地内。外出采购和去银行办业务时,都有保安持枪随同保护。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