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践经验学习更轻松
在非洲磨练9个月很值得
2016年2月1日,临近春节。完成9个月的“另类实践”后,刘明终于回家了。“看到他回来, 我们又高兴又想哭。”姐姐刘慧说,与去非洲前相比,本来很帅的弟弟至少瘦了十几斤,晒成了“黑人”,还有了抬头纹,看着像老了几岁,特别让人心疼。春节期 间,为了让他迅速恢复,她还给弟弟买了美白洗面奶,家人总是逼着他多吃点肉。
在家过完年,这学期开学,同班同学今年将毕业,刘明又重新跟着低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一起上大三。 “现在听老师讲专业课,看到图纸,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该怎么施工的场景。学透专业理论知识比以前更容易了。”他说,经过近一年在工地上的锻炼,自己可以独 立地给施工工地进行管网配水,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强了。学习也更有针对性、方向性。“虽然在非洲那段时间过得很艰辛,但我不后悔。”明年大学毕业后,刘明还 打算继续参加一些建筑公司的海外项目,在艰苦环境中去历练青春。
[对话]
在艰苦的环境中呆过
以后有啥苦不能吃
9个月的时间里,刘明在安哥拉收获了什么?又有哪些感触?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在国内当建筑工人也可以锻炼,你为什么非要去非洲?
刘明: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如果在非洲那样的环境中,我都能呆下去,以后在国内工地工作,什么苦我都能吃。而且此前我没出过国,也想出去见见世面。当时还有个想法,就是去非洲贫困的地方工作,也可以进行一些志愿服务。
记者:在当地做过哪些志愿服务?
刘明:我们去建安置房,本身就是援建性质的工作。此外,那里居民收入较低,基本没钱治病,有些黑人工友的孩子病了,我就会帮忙送到当地华人医院,免费救治。有空的时候,我还会用铲土机帮当地居民将荒地上的杂草除掉,方便他们播种。
记者:虽然你们的建筑项目是援建性质,但工人也还是有工资吧,你挣了多少钱?
刘明:九个月挣了三四万吧,我今明两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着落,不用父母负担。这也算是“另类实践”的物质收获。(动向新闻&楚天都市报记者罗欣、通讯员侯庆、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