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单是学校的事儿

2016-04-25 14:35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德育不单是学校的事儿

家庭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现在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说它是一个老话题,是因为已经念叨了几千年了,且在典籍及家训中遗留下了诸多的思想观点与实践方法,这里无须赘述。这个老话题不是陈词滥调,它是长期教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教育遗产,也是教育规律和功能的体现。

说它是新话题,并非指在家庭德育方面有什么新的见解,实在是由于我们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其中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校德育过于“强大”和家庭德育相对薄弱的反差比较明显。在很多人那里,总以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功能,把孩子送到学校,促进孩子成长便是学校教育的职责了,尽管嘴上认同家庭德育的作用,但习惯上认为学校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同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现实状况,在有关教育及德育的各类文件和会议上,对学校德育工作强调得重,要求得多,布置得实,督促检查也不少,但对家庭德育往往一笔带过,更何谈具体措施与要求。

毫无疑问,学校德育是德育的重要领域,必须要予以加强,近些年学校德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学校德育并不是道德教育的全部,家庭德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的出生和最初的成长与教育是在家庭中发生的,最初的学习与教育也是在家庭中发生的。家庭教育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育功能,如知识教育是主要由学校教育承担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道德教育,为人的终身成长发展奠定道德基础,德育是从家庭开始的。

现在的问题是家庭德育薄弱,目前的家庭德育处于自然发生的过程,或者说随意性比较大,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识并不明晰,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比较普遍。何况,数千万留守儿童的家庭德育缺失、几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德育出现空白、父母教育观念有失偏颇等问题,这是涉及大面积人群教育的社会问题,将影响至少一代人的道德成长。然而,从整体教育的社会设计、制度安排及舆论环境上看,家庭德育没有像学校德育那样得到强化,道德教育的起点被忽视了,道德教育的社会系统出现缺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让道德教育真正回归家庭,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及家庭德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