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古城中学:培养卓越工程师
北京市古城中学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以西班牙语为特色实验班的中学,今年将应时地开设转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理工实验班,这是该校“1+3”培养试验的操作方式。
据校长李先平介绍,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划该试验班的课程和资源配置。学校已经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等科技创新、技术创造等方面的单位取得联系,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和专家指导。李先平透露,未来,这一试验班的学生每星期至少一个下午都将用于动手实践。6中旬至7月,学校将针对报考这一试验班的学生开展“考核”,考试项目包括心理测试、动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心理测试环节中,学校将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倾向等方向来判定学生是否进入理工实验班学习。在进入实验班后,学校将为学生们配有3名班主任,分别是学业班主任、心理班主任和专业班主任,专业班主任将主要负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1+3”项目的基本定位是创办科技创新实验班,通过丰富的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跨领域合作交流能力。为国内“985”高校的理工科方向输送有扎实的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突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据学校副校长贾卫红介绍,学校面向海淀区招收具有中考升学资格的学生,招收90人,不进行文化课考试,由本校根据学生综合测评(包括上机测试和面试)情况录取,学生通过转学方式进入学校。
科技创新实验班的课程结构分为大学段和小学段,每个学期大小学段各2个,四年16个。其中,大学段涉及领域包括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艺术、体育,学校特色的模拟飞行、机器人技术等也列入具体课程中;小学段涉及领域包括生涯规划和项目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培养信息传媒人才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正式更名成立,时隔1年多,学校成为首批“1+3”项目试验学校。据学校副校长高超介绍,该校的“1+3”项目将基于信息传媒特色开展,课程将包括数学统计、语文写作和采访等。学校将调动社区资源,并充分挖掘教师潜力进行多元资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