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2)

2016-05-06 11: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打造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高地

按照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今年北京市还将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名师,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平台,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意见指出,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新增10到1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市级重点学科和5到8个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每年设立100个新生奖学金、100个学术奖学金。建设20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示范点,从机构、学科、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北京市委副书记苟仲文表示,各协同创新中心要把上水平、做贡献作为最终目标,把聚资源、促协同作为工作重点,把守制度、增效益作为基本遵循,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高地,理论人才基地和理论高端智库。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三位一体,增强协同互动,做大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集聚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推出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汇聚京津冀地区和境外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资源,将理论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给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咨询建议,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做出贡献。苟仲文要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坚持首善标准,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北京高校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论坛在理论宣传方面开展了系列合作,一同建立理论专家资源库,定期开展主题研讨,共同策划选题,增强理论文章的敏锐性与时效性加大对北京高校理论成果的宣传力度。各协同创新中心将参与相关合作,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北京高校专家队伍优势,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借助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理论宣传研究的优势,不断推出高水平理论成果,壮大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声音,释疑解惑,形成声势,为坚定“三个自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论坛上,在专家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的顾海良教授、中国社科院的程恩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齐兰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新常态及新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圆桌论坛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宇教授、中国社科院的武力教授、清华大学朱安东副教授等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主题发言。

本次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牵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体,汇聚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资源,努力建设具有财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决策咨询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承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论坛,进一步开阔了中心的研究视野。

附: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北京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 “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