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准、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和健康成长是北京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主脉。综观北京市近日出台的2016年中考招生政策,包括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提至50%、“1+3”培养试验项目等,无不彰显出北京教改扎实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的“北京理念”特色。
以“1+3”培养试验项目为例,其规定:城六区就近入学就读普通初中校的学生,将有机会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的学习。显然,这项立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项目,是扩大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使一般初中校学生增加了进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而从深远看来,倘若能够公正有序地施以稳步推进,必将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助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来,由于城乡、地区间教育资源以及地区内校际资源的差距,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挤进所谓的重点学校。而“1+3”培养试验项目由于指向明确、精准制导,面向北京城六区就近入学就读普通初中校的学生,使家长得以清晰看到孩子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热点地区小升初的择校矛盾,成功引导了家长转变择校观念,从而使就近入学成为一种常态。
其实,在“1+3”培养试验项目开启之前,为了让更多一般初中校的学生获得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北京市已实行多年的中招“名额分配”政策。而以往的指标分配,虽然按照优质高中所属初中和一般初中两个序列分别录取,但仍然难以使优质高中入学机会精准投放到每所初中校。因此,2016年开始的新增指标分配计划数将定向投放给一般初中,使其优质高中录取率达到30%,而这一指标,2019年将达到50%。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1+3”培养模式试验项目或将成为“名额分配”政策的有效补充,共同致力于将教改福利惠及更多普通学校,以促进教育均衡走得更为扎实、有力。这是近年来北京教改释放出的一大重要信号,家长们应给予充分关注。
而就目前来看,“1+3”培养试验项目起始阶段规模虽然尚小,但由此折射的教改导向已然十分清晰: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教改的支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使广大学生充分受益。同时,我们还需看到,此项举措瞄准于给予普通校学生就读优质高中的机会和享受更优质教育的希望,但仍需经过公正、严格的录取流程等;再加之招生计划、试验学校范围呈稳步推进态势,并不会影响到在其他初中就读的学生。
“教育公平被称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具有促进社会平等的重要功能”,有学者明确指出教育公平应成为一切教育改革的出发点。透过“1+3”培养试验项目,其着力于确保教育公平的理念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兑现实际获得,从而使教育改革的阳光折射到公平规则内的每一滴水珠,这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总而言之,北京市今年推出的“1+3”培养试验项目,其深远意义不容小觑,期待该项举措真正助力每一位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成长机会中成就“最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