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级教师前天刚刚通过本报提醒考生仔细阅读,认真书写,昨天进行的高考语文就应验了!北京高考语文卷向“阅读”致敬,不仅阅读量再度增加,而且“二选一”的大作文都与“阅读”有关——请考生品评老腔韵味,畅想神奇书签。
写作
今年大作文继续“二选一”,考生既可围绕“‘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主题写议论文,也可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记叙文。据透露,这是本市高考首次同时限定两个作文题的文体。
作文素材可在卷中找
不少老师反映,“老腔”这作文题的确有些意外,单看作文题,考生可能会犯懵!不过,试卷暗藏玄机,只要会阅读,作文素材可在卷中找。
作文题之前的长篇阅读题目,给出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中多次描述老腔演出的场景,表达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赞赏与热爱。
即使未曾听过老腔的北京孩子,读完这篇文章,也会对老腔有基本了解,由此展开作文并不难。此外,题目不限制学生联想,鼓励考生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的散文。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盛志武说,今年的“老腔”题要求考生认真理解老腔“撼人胸腑”的深层原因,再引申说开,写出自己对生活中所接触的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可以说给出的散文是作文的“例子”。
作文题“二选一”。25中的一位考生选择了“老腔”,“在春晚上听过《华阴老腔一声喊》,我就从这落笔,呼吁大家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
“开始答题之前,我就想写老腔。”北京五中考生小杨兴奋地说。刚发下卷子,小杨就匆匆浏览了《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当时就被打动了,我觉得我能够跟陈先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小杨说,他虽然并没听过老腔,但他能体会出老腔背后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在考场创作童话
如果说“老腔”是让考生用阅读寻找写作素材,那“神奇的书签”就是直接向阅读致敬。
“‘神奇的书签’,这题真好玩,简直是让我写童话。”说到作文题,一位考生开心地笑着。这道作文题鼓励考生展开想象,描写自己和“神奇的书签”的故事。25中考生小顾,就在考场中创作了一篇童话。她幻想自己有一枚神奇的书签,它可以说话,可以陪自己玩耍,甚至还能帮自己找书。
还有的考生赋予“书签”生命,在瀚海的书海中,与自己相遇,从此自己就与书籍成为了朋友。
微写作引导责任
微写作三选一,请考生用150个字“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或“评论学生家长建立班级微信群或QQ群现象”,或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业内人士评价,无论是请考生以学长的身份给新高中生提建议,还是评价家校沟通,都会使考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师评题
刘智清(北京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今年的大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前者重理,以长阅读为基础;后者重趣,与日常的阅读体验有些关系,二者对于考生来说都比较容易接招。题目还明确限定文体,一个议论文,一个记叙文,两种文体适合于不同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以及表达习惯的考生,对大家来说都比较公平;而且两者主题分明,一个强调老腔的艺术魅力,一个突出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降低考生在试卷审题上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