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长文本阅读量增至2400字
今年高考长阅读文本的阅读量大幅增加,从去年的1700字增加至2400字。这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考验。
今年的长篇阅读一共6道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要求考生列举散文中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老腔艺术魅力的例子,并加以分析;还要求学生找出用多种手法表达作者对秦腔感受的语句,并进行赏析。有一线教师分析,从历年统计来看,今年鉴赏评价类试题比重较大。
思考传统鼓励创新
高考语文试卷还全方位考查了学生阅读各种题材文章的能力。比如古文题讲的是“经济战”,现代文讲的则是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篇目取材于《管子·轻重》,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故事,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
多文本阅读则从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入手,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让考生认识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和前景。
考生除了阅读,还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检索、筛选,甚至需要进行综合推理判断。例如要求考生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
小学初中知识进考题
高考,是学生十二年知识的总结,今年,小学知识和初中知识也进了高考卷。
古诗文默写中,考生需要由陆游的《西村》联想到初中的篇目《桃花源记》,并默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语句。据一位监考老师介绍,考场中,有考生完全想不起来《桃花源记》,默写题都空着。
高考语文还考了汉字笔顺,这是小学知识。多文本阅读中一题问到,迅猛的“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不是“横折弯钩”。
教师评题
计静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教师):多文本阅读的材料呼应国家“双创”精神,反映了时代风貌,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