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孩子在外被打,爸妈该如何处理?

2016-06-23 15:3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孩子之间打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父母常常为自己是否需要干预或如何处理而烦恼。处理不好既为孩子今后成长埋下不良的伏笔,又对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那么父母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处理和应对和朋友之间的纠纷呢?

关于被打,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处理

一、懂得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不是谦让了。当孩子已经无法忍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这时,我们要蹲下来跟他好好的沟通了,沟通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

用心感受孩子被打以后的心情和感受,并积极地回应你听到他表达不满情绪时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后,不要冲动的替孩子做任何决定,不妨先静下来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三、引导孩子说出内心需求

在倾听完孩子的倾诉后,要引导孩子说出此时他的内心需求,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是打算忍受,还是打算还手。尤其是在孩子生气和委屈时需要引导,如果孩子对这件事的态度是“不在乎和无所谓”那就不需要引导了。如:“宝宝怎么了,委屈了?生气吗?来妈妈看看”等等。

四、及时和打人的孩子沟通

自己的孩子要引导,打人的孩子也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沟通。如引导喜欢动手的那个孩子,当打人的孩子伸出手时,你要象喇叭一样,在旁边说:“豆豆要和哥哥做好朋友,豆豆真好!”

如果这个小朋友还是经常打人,首先要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这样的小朋友,以免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不妨去找小朋友的家长做一个有效的沟通,毕 竟打人不是好习惯,还是需要家长进行管教的。

五、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在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接下来的解决方法。如:“我亲爱的儿子怎么了?告诉妈妈,我的宝贝是不是很生气?……感觉受委屈了?那现在宝贝想怎么办呢?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呢?”

关于被打,要让孩子知道的那些事

一、妈妈不能替你去还手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遇到被打的情况,妈妈是不能出手替你去打人的。只有孩子自己亲身体验、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才不会不知所措。

二、试试抓住对方的手腕

告诉孩子,面对小朋友打过来的小巴掌时,不妨试一试迅速抓住对方的手,这样对方就不能动了,不能动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对方手腕的同时要告诉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三、不还手并不等于懦弱

要让孩子知道,被打时以牙还牙的方式一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仅仅是抓住对方小朋友的手腕,而不是还手,这并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礼貌、懂谦让、懂得解决问题的行为。

四、妈妈就在旁边保护你

如果抓对方手腕也不能阻止对方打人的时候,被小朋友打后要让孩子及时的告诉父母,让他相信,爸爸妈妈会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孩子打人或被打,家长和家长之间该怎么办?

当孩子开打后,家长该如何处理?

如果对方家长极度不配合,价值观育儿观与你不一样,非常冲动、情绪化,此时你应该尽快远离,避免出现进一步的伤害和不可控的后果。因为你要保护孩子。你心里可以把对方骂一万遍,但是,请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举个例子,当你和老公在餐桌上大声争执时,你的孩子反应是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吓呆了,有的会吓的哇哇大哭,有的甚至还会吓的做恶梦,因为孩子早期的安全感是非常不足的。试想,如果你和对方家长造成冲突,不管你们之间的冲突是谁打赢了,吵赢了,或是报警了,受伤害最大的是谁?是双方的孩子。这个时候是双输的局面。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有孩子事后真的就自闭了!做为父母,你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后果吗?我特别认同我的好朋友陈冰博士的一句话:做父母一定要情商智商都要高。你冲过去把对方打一顿并不是给孩子真正的保护。

如何帮助孩子在处理这些冲突时成长?

最后想和大家谈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在处理这些冲突时成长?

有妈妈说:总不能孩子被打时,我说你没有被打,或是把孩子带走,这样会不会把孩子养成懦夫?

帮助孩子成长,一定是要基于孩子现在的成长水平。例如,一岁的孩子,你总不能教他说:直接打回去,第一次就把对方收拾的服服贴贴的,把对方打到怕吧。因为你家孩子根本做不到,做不到就会再增加他的挫败感,这可能导致我们的孩子更加畏惧。但是十岁的孩子,可以这么做吗?可以的。

爸爸妈妈们,你是否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在什么水平上?他们可以使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下一个提升的目标在哪里?

1岁以内就不要想了,他们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连参与的能力都没有。以看护人为主导来解决问题。

1岁多的孩子,教会他在被打的时候,用跑躲避攻击;或是寻求帮助,跑过来喊妈妈或看护人。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能判断对方是否比自己强大等,所以这个阶段应以寻求帮助为主。旁边没有大人可喊时,把胳膊伸出来,保护自己,阻挡对方的攻击。

2岁左右,孩子可以清晰表达了,用语言理论。如“不准打人,不准抢东西,我不给你,这是我的”。我们有些学员的宝宝在1岁8个月时就可以讲很好的句子了,这样的方法宝宝也可以驾驭了。

再大一点:用手伸出来控制对方。如果对方仍在攻击,孩子无法控制局面,还是要寻求帮助,此时大人应该介入。在这个阶段,鼓励孩子自己处理,父母应减少协助。

孩子4、5岁时能否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完全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冲突,如吵架、打架等,取决于孩子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能否遵循社交规则。比如孩子情绪激动时肢体会失控,那家长可能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协助,以免状况失控;但如果孩子在处理冲突后仍能愉快的融入到团队游戏集体生活中去,这时候就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冲突。

特殊情况:孩子和兄弟姐妹之间、孩子跟发小或闺蜜出现冲突时,建议:把身体伤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和解决。

特别强调

寻求帮助与告状的不同

寻求帮助的主体仍然是孩子,只是孩子的力量不够。比如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够,需要妈妈给他力量和协助。

而告状是我告诉妈妈这个事情,然后你帮我解决去,还要按照我的期望去解决。告状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这也不是我们大家都接受的社交规则。 据搜狐 言传身教 网络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