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英格兰8000所小学将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英国教育部决定,在未来4年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改善该国数学教学,并保障“中国模式”的推广。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该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吉布12日宣布,“上海式数学教育”将成为英格兰的标准教育模式。在每3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的教育体系正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系统,该城市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测试均......
看看中英两国数学都学啥
英国数学学什么?
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集中,所以学得比较深,英国的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浅,因此学得比较宽一些。”唐彩斌认为,在数和计算方面可能中国见长一些,而在直观思维和空间观念方面,他们可能更为重视一些。在有的方面我们比他们做得多一点,有些方面我们比他们做得少一些。
例如:英国孩子在认识四边形的时候,老师展示了多种不同的四边形,除了我们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还专门介绍了菱形。而我们的小学数学并没有菱形。唐老师认为,现实生活中菱形非常常见,加入菱形能够完善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比如,英国孩子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同时,还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外角。在学习立体图形的时候,除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还学习三棱锥、四棱锥、三棱柱、四棱柱等。不同的图形,有不同个数的面,不同条数的棱,还有不同个数的顶点。与我们国内数学课上只出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数它们的面和棱相比,他们的素材更丰富,在比较中特点更能突显。更为重要的,有了多个立体图形,就方便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中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确定位置方面,我们常常应用一些常见的现实场景,最多用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而真正该用数对来描述的对象是几何图形,英国的数学教学中比我们跨出更大的一步,教学中开始设计简单图形顶点的表示。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图像也开始出现。
“在英国,在中学里,真正选修数学的人所学的数学比我们国内大多同龄人的数学要深。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说别人是简单的。”
中国数学学什么?
在宁波市实验小学104教室旁听。数学教师叶青教一年级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讲完如何数数、加减法等知识要点以后,叶青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即在“()()55()()”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这些一年级的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报出了如下答案:53、54、55、56、57;45、50、55、60、65;51、53、55、57、59;33、44、55、66、77;49、52、55、58、61等。
该校五年级数学课堂正在上《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一课。数学教师乐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说,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参加歌唱团比赛,如果每分钟通知1名学生,那么3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名学生。
通过真人现场演示和图表测算,同学们回答说“最多能通知到7名学生”。如果按照这种规律与方式继续通知的话,30分钟可以通知到多少人?即2 的30次方减去1,等于1073741823人。当乐静脱口说出这个答案时,现场旁听的贵宾们惊叹不已。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印象,乐静同大家还分享了一个印度古老的传说。一个人同国王下象棋。国王输了问对方要什么奖赏。这个人说:“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个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的麦粒都比前一小格加1倍,按这个方法把棋盘上的64格摆满。”国王一开始觉得这个要求太容易了,就开始命令给他麦粒。后来这个国王发现,即使把全印度的麦粒拿来都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Nick Gibb)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两节课都上得非常好,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教会了学生们。其中,一年级的课是100以内的数,同学们很快掌握了不同的数数技能,甚至反过来数非常了不起;五年级的学生一节课学到了有关数的无限概念与2的N次方知识,同样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比较难的知识点,且通俗易懂。
英国学生的考试次数不见得少
与中国中小学相比,英国学校的考试次数不见得少,如果把英国的GCSE、A-level与中国的中考、高考相抵,那么全国范围进行的SATS测试,就是比我们国家多出一项全国性的统一测试。检测科目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按规定,所有7岁、11岁以及14岁的英国学生都将参加SATS考试。
“除了国家层面组织的全国性的统一测试,学校教师组织的考试是更为日常的。他们考试之前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复习。”唐老师说。
考试结束后,在公布成绩之前,英国老师会组织学生自己也估计一下测试成绩,然后再分发自己的试卷核对一下,看与自己估计的是否相近。“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一种好的习惯。”
分发试卷的时候,每一位老师都特别注意,都是把试卷反面朝上,因为成绩也是学生的隐私,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向谁公开,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同学。分析试卷的时候,老师也不排名,一般公布班级最高分98分,平均分86分,有老师也公布最低分是62分。总之,在考试结束后,总是努力避免学生不必要的心理伤害。学生们也渐渐有了习惯“知道自己必须知道的”,不会议论别人的成绩。
另外,英国老师在分析试卷时,一般很少讨论笼统的“平均分和优秀率”,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看每一个同学是否通过一个学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1.5-2个水平的进步。”数学老师们坐在一起,会一起反思,除了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取得了怎样的进步,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还特别关注中等生,他们是否成为可能被忽略的对象,他们是否也得到了应有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