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卫士”鲜为人知的历练:脸上放蚂蚁练耐力(2)

2016-07-29 13:31 广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国旗卫士”鲜为人知的历练:脸上放蚂蚁练耐力

脸上放蚂蚁练耐力

国旗从基座升到杆顶的时间为2分零7秒,在外人看来,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无比威武雄壮,他们代表了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形象。而这短短的两分钟,却需要国旗护卫队战士们两年的心血。国旗护卫队训练究竟有多苦?

首先要练的就是站功。国旗护卫队的士兵,必须做到在烈日下站4小时。为达到正步走百米不差分毫,郝东东的领子上别大头针,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着沙袋,走路时背上插上T型架子。睡觉时也不用枕头,平躺在硬板床上,就是为了练就良好的体形。

每天升旗前1小时要提前训练,主要是巩固动作、防止出错。护卫队员还担负着国旗哨位的执勤任务,冬不穿棉、夏不穿单是对国旗哨兵的特殊要求。夏天最热时,天安门广场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一班哨下来,郝东东衣服上都是白色盐渍,衣服可以竖立起来。冬天,广场上地表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两小时纹丝不动,郝东东每次下哨后,手脚麻木僵硬,就连嘴唇也被冻僵了,话都说不出来。

并且,在执勤站岗时,身上除了眼珠子,哪里都不能动,就算虫子跑到身上也不能动。而夏天,广场上虫子特别多,就算虫子趴在脸上,也只能一动不动。他在平时训练时,甚至专门抓来几只蚂蚁放在脸上爬来爬去,练习自己的耐力。

其次是走功。32人组成的护旗方队要横成行,纵成列,步幅一致,摆臂一致,目光一致。齐步要求每一步走75厘米,整齐划一。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138步,每步都要走得威武雄壮。脚压砖块,是练习走功的“秘籍”,在脚上放上一块3斤重的板砖,坚持两分钟,随着训练量的加大,逐渐提高到两块板砖、三块板砖。为了提高踢腿的幅度和力量,他每天还要在腿上绑上5斤重的沙袋练习踢腿,一踢就是上千次。

每天训练大量出汗,郝东东的脚上也长出脚气和鸡眼,走路都疼。这是国旗护卫队战士们的“职业病”,因为训练要穿特制的方口皮靴,鞋底是牛筋底制成的,一双鞋差不多有4斤重。每天训练完,鞋子里面能湿得能挤出水来。因为练正步走时频繁踢腿,摩擦大腿内侧,一个月训练下来,战士们都尿血。但几个月后,战士们对尿血早就习惯了。

第三就是眼功。由于长期在天安门值守,代表的是国家形象,郝东东在升旗过程中还不能眨眼,对着太阳练不眨眼、迎着风沙练不眯眼。如今,他可以做到在迎风、迎光的情况下一分钟不眨眼。

 3个月减肥不成功就要淘汰

国旗护卫队由36名官兵组成,其中有1名指挥员,1名擎旗手,2名护旗手和32名护卫队员。32名护卫队员,身高从高到矮,一字排开,郝东东基本上在最后一排“殿后”,所以,受关注程度非常高。国旗护卫队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对士兵的外在仪容却有非常高的要求。“身高必须在1.8米以上,60公斤以上,太胖也不行。太胖了,肚子都鼓起来了,肯定不行,指导员会要求你3个月减肥,减不下来就走人。平时大家都非常注重饮食,那些太油腻,容易长肥的东西,都不敢吃。”

在一次升旗中,郝东东的一位队友第一脚正步刚刚踏出,突然感到右脚底一阵疼痛。但当时正在踢正步往前走,不能低头,但他感觉到有东西扎进了自己的脚心,每往前踏一步,都是一阵钻心的痛。方队还在行进,一定要坚持到完成任务。升旗完毕,这位队友靠在一棵树上,表情十分痛苦。他脱掉鞋子才发现,一根火柴粗的铁钉穿过皮靴,刺进脚心,整个脚底已经血淋淋,袜子已经和脚底的血肉粘在一起。

在很多人看来,国旗护卫队代表的是国家形象,风光无限,但郝东东坦承,当兵真的很枯燥,唯一的乐趣是打篮球、下棋。并且,当兵期间不能谈恋爱,也不能用手机,他在国旗护卫队5年期间,从来没用过手机。平时除了睡觉,他基本上都在训练。入伍5年的春节,他都是在部队上过的,5年间,他仅回过老家两次。

不过,在国旗护卫队,郝东东还是收获了极大的荣誉感与满足感。他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当我跟着方队雄赳赳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热血沸腾,我头一回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  婉拒高薪 带领乡亲们致富

2009年11月,郝东东离开了他战斗了5年的国旗护卫队。“出来上厕所也不能穿拖鞋、短袖,衣衫不整,绝对不行。厕所在角落,不能走直线过去,要沿着墙根,走直角过去。我们住的营区都有摄像头,我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郝东东说,这种严苛的要求已经融入他的骨髓,直到他退伍后很长一段时间,上厕所还是走直角,妻子劝他赶紧把“老毛病”改过来。

因为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尤其是“国旗护卫队”队员的光环,很多人对他充满尊敬,并愿意给他提供高薪的机会。其中一家单位还为他开出了数十万元的年薪,但被他婉拒。“我们农村娃,吃得了苦,我更愿意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想沾国旗的光。”郝东东说,在国旗护卫队这样一个万人敬仰的集体工作,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大熔炉磨炼了自己坚毅的性格,遇到困难从不放弃。

郝东东最终决定自主创业,如今,他在老家文水县孝义镇开了一家手机专卖店卖手机,还在乡下开了一家超市,带领乡亲们致富。(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