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北清升学率"带来的教育畸变 "北清"才是硬道理?(2)

2016-08-05 08:07 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追逐

    开设“专班”冲“北清”

据了解,一些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北清率”,会开设由“尖子”学生组成的“实验班”“火箭班”,配备最优质教师资源,“精准”冲刺。

记者了解到,湖北宜昌某县级市一重点高中,在2010年开办“火箭班”,在学生高二年级结束之前,选拔15名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北大清华预备军”。

据常年担任“火箭班”班主任的一名老师介绍,“火箭班”里的任课老师都是整个学校的骨干精英,专门为这15个学生服务。在课程设置上,“火箭班”跟普通班在高三前半年多时间里差异不大。但是,到了高考前三个月,“火箭班”会大大增加课程知识和题目的难度,为冲击北大清华备战。

据了解,这所学校每年有5到7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考上的基本都是在“火箭班”里被重点培养的学生。上述“火箭班”老师说,学校发现有一些“实验班”的学生也有考北大清华的潜质,“火箭班”数量变成了两个,人数从最初15人扩充到现在的72人。

开设“专班”冲“北清”的高中绝非个别。河南省南阳市某高中“实验班”班主任,曾到过周边省市多所高中交流学习,据他介绍,这些高中也都有类似培养北大清华“种子选手”的“实验班”。然而,在他看来,培养北大清华的“苗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所在的高中,在2012年考上北大清华人数比较少,学校面临的社会压力比较大,于是决定在2013年选拔15名学生,也组成一个“实验班”,培养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

这位“实验班”班主任介绍,学校刚开始开设这个班级的时候,很多有名气的老师都不愿意去教这个班,“给这个班教课,学校的要求不是说要考上一本高校,而是要考北大清华,要考上状元的。很多老师压力比较大,出不来成绩很难给学校交代,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不到认可。”

对于这个班,当时有一种说法“成就了少数人,大多数在里面受煎熬”,是在说很多学生在瞄准北大清华的“实验班”里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在一个80人的班里,学生哪次考差点不明显,但在一个15人的班里,很容易就考了倒数。学生压力比较大,如果内心不够坚强就可能会出问题。”该“实验班”班主任坦言。

在高校选择上,一些省会重点高中和县级高中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湖北某市高中的一位副校长向记者透露,该校几乎每个班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学校里不会为北大清华升学率而发愁,“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局限在考上北大清华,香港的大学和国外的名校都是我们的目标。”

受访的县级高中教师介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没有经济实力让孩子去香港或国外读大学,认为北大清华才是学生应该去追求的最顶尖高校。

记者了解到,在一个地区,有的县每年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有的县多年来没有或只有很少几个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家长对“北清率”的看重,往往会导致生源跨县流动,甚至有省城生源流向县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部分“北清率”高的学校被允许跨区域招生,会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教育生态平衡带来破坏,会导致有些地方的高中招不到成绩好的生源,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地方教育部门限制生源外流,这种矫正方式有一定合理性,可以维护当地教育生态平衡,但单是采取这种措施还不够,还要在教学质量上、管理上有所提升。”储朝晖说。

    “北清”才是硬道理?

一年多前,18岁的李志远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会跟医学有什么交集。

去年高考之后,他在初次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机械专业和浙江大学的电气和机械专业。根据他当时的想法,“男孩子会比较喜欢工科专业,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医学方面的专业。”

他记得,高考后有一次,他和父母与校领导聊天,校领导劝说他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那次他们没劝动我,我也没想学医学。”之后学校又劝过他,但他还是没有报北大医学部的打算。

按照李志远的设想,如果足够幸运,他就可能被上海交大机械专业录取,为了保险起见,他在第二志愿里填了浙江大学。像理科班里大部分男生一样,他高中时喜欢机械类专业,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就是做一个工程师。

在他填好志愿的第二天,班主任就“上门”说服他报考北大医学部。“班主任其实也不想强迫我报北大医学部,但是校领导一定要我报这个。”李志远说。

在学校承诺多给几万元奖励,老师对他和家人不断劝说之后,李志远在允许修改高考志愿的几天期限内,第一志愿改成北大医学部某专业。

最后录取结果出来,他以高于录取线2分的成绩被北大医学部某专业录取,根据往年分数线,北大医学部的录取分数线都要比北大“本部”低十几分。对他就读的高中来说,多一个上北大清华的,才是硬道理。

记者从多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学生那儿了解到,他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曾受到过学校方面的“引导”和“劝说”,有的学校做出承诺,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后,学校给予学生几万元的现金奖励;有的学校在给部分学生争取加分名额时与学生约定,要求学生在高考取得高分成绩后填报清华北大;有的学校,“劝说”达不到北大本部和清华分数线的高分考生报考北大医学部,以便在招生宣传上提高学校的清华北大升学率。

    “买”来“苗子”考“北清”

前述“实验班”班主任说,高中学校奉行“北清率”高才是硬道理,因为各个高中学校在招生上有竞争。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田志磊介绍,很多省的一些县级高中几乎很多年出不了一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这些高中会花钱“买”一些比较好的“苗子”(一些高分复读生或初中升高中的高分考生),每个月给这些“苗子”发奖学金或生活补助。

“高中跟义务教育不一样,并不是财政全额保障的,学校收入一大半来源于收费。对于高中学校而言,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是制定择校费标准最好的信号。高中收多少择校费、收多少学生,家长看的就是这个高中考上多少个北大清华。”田志磊说。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