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梅霞记录的那些乘客
●打“飞的”来蓉吃苍蝇馆子
接到一个电话归属地为北京的单。一上车,一男一女两个乘客便讨论起中午吃的回锅肉和凉拌白肉,咂舌回味。“你们是来成都出差吗?”女乘客抢着回答:“我们是专门为成都美食而来的。我们一个景点都不去,每天就找地方吃,然后逛街,然后又吃,逛吃逛吃,哈哈哈哈。”将旅游戏称为“吃货之旅”的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建议两人参考点评网的排名,男乘客却说不想去遍地开花的大牌餐厅,专挑本地人爱去的小饭馆,味道才正宗,说着还挠挠头,想了半天叫不出名字,女乘客笑嘻嘻地补充说:“吃苍蝇馆子!”一车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祸福
约好在抚琴小区门口接他,老远就看见穿灰色茄克的男子帅气地站在隔离桩中间,一手撑着小碎花雨伞,看看手机,再看看我车来的方向。紧靠着他停车,他迅速收拢雨伞,上车后小心地将伞放在右脚旁边,转头向我:“去何氏骨科医院。”
“哎呀,雨太大了,根本没办法出门了。”男人看着窗外连绵的雨,感叹着。
“前些天报纸还登了有个大爷送2个小孩上学,被冲到河里去失踪了,太可怕了。”细心的男人转过头来,“下雨天开车也要慢点呢,碰到别人碰到自己都不好。”
“嗯,近几天路上的小擦挂随处可见呢。”我感激地向他笑笑,“所以别嫌我开得慢啰。”
“怎么会?我是吃过亏的人,肯定不会嫌慢的。”男子看出我疑虑的表情,拍拍自己裹在茄克里的右膀,“我现在是去骨科医院换药的,上个月有天下班有点晚,因为家住温江,想快点回家,在快车道上骑电瓶车,速度大概有65码左右,结果被出租车挂倒,肩胛骨骨折。幸好是出租车的反光镜挂倒我的哦,如果是汽车直接撞到我,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男人话锋一转,“感谢老天爷在我年轻的时候让我有这样的深刻体验。至少,在我未来的几十年时间,我都不会因为自己的‘快’而再出任何事故了。所谓的祸福相依吧,真的很庆幸。”
●销售
往回家的方向驶着,却接到单子。
一男一女带着满脸雨珠上车,男孩还特别绅士地拉开车门让女孩先上车。上车后,两人继续热烈地谈着,女孩的语气占明显的主导和上风,男孩认真地附和着
突然,感觉女孩趴在我的驾驶椅上,有点控制不住的激动:“姐姐,你的车险一般多少钱啊?买了没有呢?”
“车险肯定是早就买了,还没有到期呢。”我暗忖,“难道怕我没买保险,在路上出问题得不到保障?”
“姐姐,你们司机应该有个群吧?你们平常都在那上面交流哇?我们公司有个活动,买多少钱的保险可以送你多少钱的红酒。比如你买保险是5千,我们公司就送你价值5千元的红酒,划算得很呢。”
“真的假的哦?有那么好的事情?那你们怎么赚钱呢?总是要赚钱的吧。”实话说,我多少有点戒备了。
“看嘛,我就说嘛,都要问是咋赚钱的。”男孩见缝插针,带着些许揶揄。感觉女孩白了男孩一眼,男孩立马不吭声了。
“我们现在推广期,主要是想把我们红酒的牌子打出来,等到知名度做起来后,自然就赚钱了呀。”
“姐姐,你的微信是好多呢?我加你微信哈,下来我把红酒的资料发给你看看哈。”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
“姐姐,这是我的名片,如果介绍人过来就给我打电话,保证给你提成。”女孩的口气不容置疑。
(因版面原因,略有删减)
蒋梅霞将她记录的4本乘客故事整理成册,取名《右心·聆听》
蒋梅霞跑了大约4个月的网约车,共接了200多单,记录下了62个乘客的故事,约七万字。她在书的结尾写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各种情绪中切换着,不能自已。有这样的经历,是值得清醒和满足的。”
而在她记录这些故事的背后,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包容。
62位乘客涵盖了各行各业,不同的年龄和阶层,大多以乘客的外貌和上车地点起头,他们的故事可用千奇百怪来形容,有小学生的吐槽学习压力太大,也有成功人士专门坐车倾诉自己的压力,感谢她当听众……
“无论大家在经历着什么,但他们总的来说还是很满足,有自己的小幸福。”蒋梅霞说,她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调,要记录这些“正能量”的东西。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逯望一 摄影记者 张建
开了120天网约车,搭载200多名陌生乘客,蒋梅霞用六七万字记录了她与乘客聊天的内容和经历,装订成册,取名《右心·聆听》。就像当年摆摊设茶换故事的蒲松龄,在短短4个月里,蒋梅霞用开网约车的方式,“闯”进了这座城市的陌生人的生活,换来了他们平凡而动人的故事。目前,她仍在修改这些故事,“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出版商,能够出版这些故事”。
每天要收获几百
但不是人民币,而是文字
“经历着自己的快乐与烦恼,时不时就会想到。别人的快乐与我一样吗?别人的忧虑与我一样吗?他们都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摘自《右心·聆听》
由于要照顾上高三的女儿,蒋梅霞现在已没有开网约车了。一本装订成册的“书”放在家中,里面全是开车拉客时的经历,用她的话说,“开车每天都收获好几百,但可惜不是人民币,而是些零散的文字。”
即便早已为人母,蒋梅霞对新兴事物仍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年,她注册了网约车账号。“就是想体验一下,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奔着与陌生人接触去的,只是单纯想了解一下新的出行方式。”在去年5月到8月的4个月里,蒋梅霞开着自己的丰田越野车,在成都主城区开始开网约车。
一次在太古里附近,一位男性乘客一上车就“瘫”在副驾驶座位上,“我真的郁闷死了。”对方的交谈方式让蒋梅霞一时间无法适应,“我也很自然地和他聊了起来,就像认识了很久的熟人。”她说,男子告诉她,自己就是专门坐坐网约车,和陌生人聊聊,“这应该是我拉的前10个乘客之一,也是我第一次遇到有乘客不是为了到某地,而是为了聊天”,蒋梅霞说,这是她人生第一次为陌生人充当知心大姐。
“其实每个乘客都有自己不便与家人、朋友分享的心事。”从那以后,一向喜欢码字的蒋梅霞,有了刻意挖掘身边陌生人故事的想法。“我想就把自己当做是司机,闯进他们的生活去。”之后,她的车上多了笔记本和笔,等待订单呼叫的空隙,她便将有意思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回家之后再整理。
到去年8月,蒋梅霞跑了约4个月网约车。她粗略统计共接了200多单,记录下了62个乘客的故事,约七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