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北京突降暴雨,但没有浇灭一群维吾尔族少年的足球热情。
雨水洗刷着孩子们的汗水,球队教练帕尔哈提多次劝他们避一避雨。
“没办法,多大的雨他们也要踢。”帕尔哈提一边摇头一边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 这支在暑假期间来北京进行训练的少年足球队,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喀瓦克乡小学。 他们前往辽宁锦州参加了一项名为“未来之星杯”的全国少年足球比赛,以11战全胜的成绩捧得冠军,共打进92球。这是他们目前为止最好的成绩。
12岁的艾则麦提最爱葡萄牙球星C罗。他曾经在场上和偶像踢相同的位置——前锋,但因为速度偏慢,错失了不少机会。考虑到性格沉稳,教练后来在训练中把他安排在了守门员的位置。他似乎很适合为球队“镇守龙门”,在“未来之星杯”上,他仅丢了三个球。
和中国许多家庭一样,艾则麦提对足球的喜爱起初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认为孩子只需要学好数理化,而足球是娱乐。”教练帕尔哈提说。在新疆训练时,甚至有家长强行把孩子带走。 但随着球队外出训练和比赛次数的增多,家长们看到了足球让孩子开拓了眼界,逐渐认同了他们这个业余爱好。
帕尔哈提是喀瓦克乡小学的老师,平时教过语文、数学和体育。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仅凭借着一腔热情,于2006年发起成立了校足球队。每天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带着孩子们练习踢球。现在球队有40多位队员,在过去的10年间,已经有200多个球员进进出出。
他们中间还没有人成为职业运动员。“我们学校距离县城60多公里,太偏僻了,基本没有职业球队到我们这里来选人。”帕尔哈提说。同样由于地处偏远,他们错过了不少参加比赛的信息。“新疆许多县和乡校园足球的现状跟我们差不多。”他说,“新疆的孩子爱足球,这里的足球人口众多,但缺少平整的场地和专业的教练。”
帕尔哈提的球队是幸运的,他们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开销得到了地方政府、教育局、学校以及社会的资助。今年4月,喀瓦克乡小学足球队的孩子们到西班牙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 这支球队的队员和教练都有自己的梦想。守门员艾则麦提盼望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踢回前锋,和偶像C罗那样为球队攻城拔寨。而教练帕尔哈提则希望有朝一日能带领着这支队伍代表墨玉县参加和田地区的比赛,更希望他们的学校能成为校园足球特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