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踢出的少年足球梦(2)

2016-10-09 08:56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沙漠中踢出的少年足球梦

截止到今年6月份,中国教育部已经认定了约14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国家发改委于今年4月公布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该《规划》在近期目标(2016-2020年)中提出,“校园足球加快发展,全国特色足球学校达到2万所,中小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超过3000万人。”

“所谓特色学校,不是在比赛中取得了哪些名次,而是学生们每个人都会踢足球。”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我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要求这些特色校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2万所学校按照平均每个学校1000人的话,应该有2000万人学会踢球。” 王登峰表示,从普及程度和认知水平上来说,中国的校园足球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然而他也注意到,“不只是在新疆,体育在全国校园中仍然存在着不重视、教不会、没比赛的问题。” 王登峰认为:“这主要由于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中,除了在中考时被列为考试科目,体育一直没被充分纳入考核范围。” 由此,也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充分掌握体育技能,更不要说参与到校园体育比赛当中。

目前,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已经培训了15000名左右的校园足球教师。另外,全国《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已经发布,将每节足球课拍成视频,放到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供所有教师学习。王登峰透露,今年10月,《校园足球教学大纲》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规划》中特别提到了建设场地:“加大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力度。每个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均建有1块以上足球场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均建有1块以上标准足球场地,其他学校创造条件建设适宜的足球场地。提高学校足球场地利用率,加快形成校园场地与社会场地开放共享机制。”

王登峰认为,这就牵扯到城市和农村在足球场地修建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城市空间有限,在拥挤的建筑群中找到能够兴建足球场的地方是十分困难的;而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经费。”

王登峰指出,体育在学校里必须完成三方面的任务: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他们知道团结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而这些正是足球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比赛是最好的平台。”他说,因此足球需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校园竞赛体系。“在小学、初高中,直至大学,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比赛。同时,组织区域联赛,在不同年龄段选拔出地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最佳阵容,进而为职业队提供人才储备,为中国足球发展服务。” 王登峰表示,从前校园足球和专业化的青训体系是两条平行发展的道路,今后将从中找到交集,实现两大体系的互联互通。 2009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每年联合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教育部将把这些校园足球的经验推广到校园体育课改革,陆续推出校园篮球和排球试点。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