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版新增内容
养成认真预习、复习的习惯,勤于动手实践,学会科学探究,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
高中版新增内容
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参与课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
学会合作,合理使用学习资源(书籍、互联网等),自主科学探究,主动解决问题。
对不健康网站、诈骗信息和电话要主动报警。
“浙江版”征求意见稿增加的这些内容,首先是考虑到传统文化教育中,孝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孩子来说,单纯说“孝”,可能太空洞,所以对怎样对待父母,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记住父母生日开始。
国家的概念也同样重要,以前流行说“爱国、爱人民”,但如何在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体现?“浙江版”征求意见稿将这个要求落地,从认识“国旗、国徽”开始,到“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都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其中“各种场合”是这次刻意加上去的,就是希望中小学生真正能养成习惯,不仅校内要做到,到了校外也同样要做到。
许多学校食堂反映,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这次将“光盘行动”也写了进去。至于节水、节电等低碳生活的要求,教育部2004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里也有,但具体该怎么做没有说清楚,“浙江版”征求意见稿索性明明白白告诉孩子。
上网则是00后遇到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引导中小学生如何正确上网,关键是不要沉迷,不要过度,控制好时间。
由于参考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生守则,“浙江版”征求意见稿也努力与世界接轨,比如,鼓励中小学生学会自救,尤其近年诈骗事件频发,要让孩子学习保护自己;鼓励初中生勤动手,学会探究;鼓励高中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