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的“风火轮”与不断被考验的耐心
——“先大件后小件,先楼上后楼下,派件有窍门。在小区大门口逐个电话时,要一心多用,看看有没有熟悉的身影”
“今天快递量明显增多了,平时1天也就2车货,2000多个包裹,今天有4000多个包裹。”百世快递合肥经开区三部负责人戚仁伦告诉记者。
巨大的快递量不仅考量着快递员的身体素质,也考验他们的送货技巧。
“30、28、16、9。 ”上午9点多王蒙一边等电梯,一边蹲着念叨,“这些数字是收件人所在的楼层,这里电梯不好等,我们先楼上后楼下。 ”在保利香槟国际小区,王蒙抱着4个快递盒子上了电梯,按了30层。送完后,又直接走消防通道下到28楼,继续派送,“相隔不远的楼层,用脚更快”。
小区内,王蒙脚底踩上了“风火轮”,不停奔波在各个楼层和不同楼栋之间;小区外,牛高的电话始终没有离开过手。“这个小区一共有5000多户,现在入住了3000多户。 ”说起小区情况,牛高头头是道,“保安都说我是小区通,每栋楼的位置,走哪条路最快,楼层里的构造,这些就像地图一样刻在我的脑子里。 ”
上午11点,气温逐渐升高,牛高和王蒙负责区域的快递件少了,黑色的电动三轮车又拉过来一批。地上联系不到收件人的快递渐渐多了起来。“嘿!你不是2802的住户吗? ”中午,从外回家的住户多了起来,牛高在一群人中认出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刚给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这有您的快递,麻烦签收。 ”
“经常跑这一带,送快递的次数多了,练就了‘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认出这个人是哪一栋哪一户的。 ”牛高笑着说,“就算在大门口打电话,也要一心多用,看看有没有熟悉的身影。 ”
对于快递员而言,时间就是成本,效率就是效益。
孟庆龙主要负责南艳湾、御湖观邸、东花园三个小区。 “现在送快递比以前方便很多,很多小区都有代收点,还有快递柜。如果客户不在家,我们可以征得其同意后放到代收点、物业公司或快递柜,省了不少麻烦。 ”孟庆龙告诉记者,最怕的就是客户不在家,小区里又没有代收点的,这样往往就要跑回头路。
临近中午,孟庆龙车厢里的快递包裹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剩下的包裹都是“难啃的骨头”。 “这几个客户一直联系不上,小区物业不代收包裹,快递柜估计也没位置了,很麻烦。 ”
类似“堵点”王蒙也经常遇到。 “每次按了门铃,站在客户家门口等待的时候,好像自己能听到时钟走的滴答声,急但是不能躁,不然很可能出错。 ”下午5点多,天慢慢黑了,王蒙的脚步明显慢了好多,下午敞开的衣服又拉起了拉链,室外温度下降了些。 “这家打电话说在家,但按了门铃好久没动静,应该没人,我们先送下一家,等会再联系。 ”
记者跟着王蒙正准备离开,门内应声了,等了1分钟左右,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打开了门。
“这家快递花费的时间够送三家了,但是没办法,毕竟是老人家。 ”回到电梯里,王蒙说,“我们理解收件人,也希望收件人理解我们,每次对方一句简单的谢谢都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 ”